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马雪芳专栏|春来河蚌鲜

作者:马雪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03 11:33:14

作者简介:马雪芳,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快乐学习报》执行主编,长期致力于小学生阅读、作文研究,出版专著4部,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教育散文、教育教学论文2000多篇。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小河里的水绿盈盈的,一队队的䱗鲦鱼、鳑鲏鱼在河边的浅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奶奶站在河岸上,脚边放着一只四角篮,两手握着长长的铁耙竹竿柄,正一颤一颤地扒着河蚌。这是五十多年前奶奶为了一大家子能在春天里吃上不花钱的荤菜而操心劳作,永远留在我脑海里的剪影。

休养了整整一冬的河蚌,到了春天,是肉质最肥美的时候,因此,春天是一年中吃河蚌的最佳时候。 河蚌是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身体竖着“插”在河底较硬的泥里,一天即使不停移动也不过挪动两三米。扒河蚌全凭手上的功夫,奶奶操作熟练且经验丰富。如果在铁耙齿与河底接触后,让人感觉拉着铁耙是一直顺溜的,铁耙齿上肯定没有河蚌;如果铁耙齿与一个疑似较硬的东西接触后,拉着铁耙感觉有一股韧劲,突然又一松动,那个东西十有八九就是一只大蚌了。奶奶就是凭着这样的手感扒蚌的。一个下午,奶奶通常可以扒到近20只大号、中号蚌。如果扒到小号蚌,奶奶会把蚌“咚”一声丢到河里。她说,要等这小蚌养大了再来扒获。

回家后,奶奶把扒得的蚌放进天井里的一只中号粗瓷缸里,“哗”地倒入两桶井水——这叫养蚌。春天里的河水毕竟还很凉,蚌突然遇到了温暖的井水,高兴得不得了,就赶紧张开蚌壳,让里边的蚌肉暖和暖和。这样,蚌里边的脏物就自然而然排到外边来了。到第二天早上,这些蚌里面的脏物就被“吐”得干干净净了。

奶奶搬了只小凳子坐在缸边,开始用菜刀剖蚌了。你不要小看蚌不像鱼、虾那么有灵性,本来全张开了蚌壳的蚌,奶奶的手刚伸下去抓上一只,全体的蚌像突然得到了命令一般,蚌壳迅即闭合。奶奶右手握着菜刀,刀锋切入两面蚌壳闭合后的缝隙,可即使奶奶的眉眼往蚌凑得近了又近,也要找寻四回五回后才成功。奶奶用刀头在左边蚌壳里刮一圈,又在右边蚌壳里刮一圈,一嘟噜暗红色的蚌肉就囫囵地脱离了蚌壳,“噗”地掉入小四角篮里。奶奶会将洗净晒干后的蚌壳送给亲戚或左邻右舍,它是“抓”米、“抓”面粉的好工具。全部的蚌剖好后,奶奶用剪刀把蚌肉“咔嚓—咔嚓”地剪碎,然后去后河的水栈上轻轻地把蚌肉洗一洗—蚌肉里有许多蚌黄,像蟹黄一样好吃。清洗蚌肉,动作不能过大,否则蚌黄几乎全化在水里了,实是可惜。清烧蚌肉当然也好吃,也下饭,但如果加进些“辅菜”,味道就更鲜美了。奶奶烧的常常是马兰头干蚌肉、茭白丝干蚌肉、金花菜蚌肉、大蒜蚌肉、小青菜蚌肉、大白菜丝蚌肉,那个香味似新稻柴与晒干的狗尾巴草的混合香。吃午饭了,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上,荤菜是两大碗蚌肉,加上炒大青菜、红烧萝卜、炖陈咸菜,众人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蚌肉,肥嫩、鲜美而微甜,人人都喜欢吃。爷爷牙齿不太好,吃饭吃得较慢。末了,爷爷往往端起基本吃完了蚌肉的碗,把碗底里的一点蚌肉汤浇在饭上,说蚌肉汤浇饭最好吃。有一次,我也试着用蚌肉汤浇饭,果然如爷爷所言,蚌肉汤浇的饭,饭粒微甜,汤汁稠密。吃蚌肉汤浇饭,像吃大闸蟹脂膏的感觉。

那时,我们一家子共有八口人,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很是拮据。父亲一年到头是基本不上街买荤菜的,只有来了远处的亲戚,才去镇上的肉店割七八两肉。然而,一家子的生活在奶奶的精心操持下,还是过得有滋有味的。每天有荤腥吃—几乎全是奶奶想尽办法在小河里、水塘里、水渠里,甚至水沟里扒得、赶得的河蚌、田螺、河虾、泥鳅、小鱼等。

今年的春天又来临了,我现在虽吃穿不愁,却总会回想起小时候的春天,奶奶在老家河岸上扒蚌的情景。怀念那蚌肉的味道,似乎那香味至今还留在唇齿呢。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