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陈德琴专栏丨山高我为峰

——读卢一萍中篇小说《查果拉》有感

作者:陈德琴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04 13:24:15

b05e9b1521ded57c7b671d5ab9ddb2ca_458345_f97e3d17-0faf-4da7-9ca7-aabc2f7dc8bf.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事迹被无数歌曲和文学作品所记录与颂扬。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以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守护着祖国领土完整,人民幸福安宁,穷尽汉语所有的赞美、歌颂之词献给他们都不为过。

卢一萍的中篇小说《查果拉》,用深情的语言、精妙的笔触、细腻的描写,将戍守查果拉边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塑造得高大而伟岸,将军人的铁血丹心和“山高我为峰”的铮铮气势挖掘得尤其深刻和到位,不失为和平年代里一曲军人的赞歌。

《查果拉》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藏边防喜马拉雅山第七峰卓木拉日的顶嘎边防连前哨查果拉戍守边关的故事。故事中,军医凌艾艾难产,她的丈夫——副连长艾札达兼查果拉前哨哨长连夜赶回拉萨探望。然而,就在此时,艾札达接到连队电话,得知查果拉前哨一班班长廖飞病重,因大雪封山而无法及时救治,艾札达马不停蹄赶回查果拉,遗憾的是,廖飞最终还是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不幸牺牲。

故事情节简单,虽不跌宕起伏,但行文却牢牢揪着读者的心,军人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用心可感,其高大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查果拉》最精妙之处在于以情动人。卢一萍先生是一名军旅作家,他的内心始终怀有对军人深切的理解和崇高的敬意,因此他叙写军人的文字显得刚健又深情。在阅读《查果拉》时,我曾数次泪目哽咽,无法续读。军人坚守的天职、组织对军人的关怀,以及战友间的深厚情谊,在作者的讲述中尽显无遗,让人泪湿眼眶。在读到廖飞的遗书时,我被深深打动。遗书内容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惋惜悲痛,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牺牲后埋在主峰西边那道山梁上。越是朴素,越是深情,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小说的另一精妙之处在于意象的使用。塑造伟岸高大的军人形象考验着写作者的技巧和匠心。文章中的查果拉哨所设置在海拔高达5500米之上的卓木拉日峰的永冻层和生命禁区。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人民解放军难道不是比山还高、比山还巍峨雄伟的英雄战士吗?作者巧用高山的意象,生动呈现了军人的形象和气质。

同时,细致的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也具有重要作用。军人的坚韧不拔,戍边的誓死捍卫,都在那寒风怒号、雪花飘飞的恶劣环境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皮大衣被刮得如羽翼一般,带着人要飞起来。睁不开眼,脸一旦朝着风吹来的方向,就被噎得无法呼吸。一张嘴,风就带着雪粒和泥沙往嘴里钻。”“就在这时,深蓝色的飘浮着九朵祥云的天空突然阴沉下来,雪随风而至,如百千支、千万支、亿万支,以致无穷无尽的利箭……每一粒雪的力道都能将大地射穿。”环境有多恶劣,戍边就有多艰难,军人就有多坚韧。

小说通篇没有煽情的语言,也没有激情满怀地大唱赞歌,只用温婉细腻的文字,娓娓诉说军人的生活和日常,看似简单,但却折射出军人的无私和伟大。《查果拉》是一篇以小见大、静水深流的好小说。

编辑:李杜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