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 | 国际变局下全球治理挑战增多
作者:华方岭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06 08:18:14世事如棋局局新。2025年刚刚过去2个月,国际政治、安全、经贸等领域就呈现出不少新变数,特别是美国政府更迭,给全球治理带来更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新考验。
政治领域:美式野心冒犯别国主权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执掌白宫虽不足2个月,却多有扩张主义言行。这些言行涉及加拿大、巴拿马、丹麦等,不但冒犯了别国主权,也给这一年国际秩序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国际舆论对美国新政府的扩张主义姿态既深感震惊又不无担忧,而有关国家和组织予以强烈回应则在意料之中。
不妨先看看特朗普是如何冒犯加拿大主权的。2月9日,特朗普对美国媒体称,他对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态度是“认真的”。早在再次就任总统前,特朗普就多次宣称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并称要用“经济力量”实现。他还曾称呼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为“加拿大州州长”。对此,特鲁多当时驳斥称,加拿大绝无可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加拿大反对党保守党党魁普瓦列夫尔也警告,加拿大永远不会变成美国第51个州。2月12日,特鲁多再次表示,美国吞并加拿大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此前,特鲁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加拿大—美国经济峰会上曾表示,特朗普想吞并加拿大的威胁“是真实的”,其动机是获得加拿大的关键矿产资源。
丹麦是受到特朗普扩张主义威胁的又一个国家。特朗普表示,出于所谓的“经济安全”“保护自由世界”等需要,美国必须要买下格陵兰岛,如果丹麦拒绝美国购买,美国不排除使用军事力量夺取对格陵兰岛的控制权。格陵兰岛是丹麦位于北极地区的一个自治领地。对此,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重申,格陵兰岛是“非卖品”。丹麦还宣布了一项总额约为20亿美元的最新防务计划,旨在加强包含格陵兰岛在内的北极和北大西洋地区的防务安全。此外,一些欧洲大国也作出强烈反应。例如,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日前表示,如果法国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胁,不排除向格陵兰岛派兵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公然冒犯巴拿马主权。众所周知,巴拿马运河是位于美洲的一条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战略航道,巴拿马自1999年12月31日起对这条运河拥有完全主权。然而,特朗普却在就职演说中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甚至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他批评美国前总统卡特将巴拿马运河交还巴拿马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在访问巴拿马时则威胁对巴拿马采取“措施”,除非巴拿马运河情况“立即改变”。针对美方相关言论,巴拿马外交部长马丁内斯·阿查表示,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归属没有商量余地,它是巴拿马人民斗争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逆转的胜利成果。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也强调,运河主权不存在问题,坚称这条运河“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巴拿马的”。巴拿马民众则对美国的图谋举行了抗议示威活动。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再次上台后不久就接连发出的挑战别国主权的言论具有明显的扩张主义倾向。其实,这与其一直高呼的“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一脉相承,折射出美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做派难以根本改变。二战后全球建立起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成员国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侵害别国领土完整。特朗普政府的扩张主义言行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给国际秩序带来新的威胁。
安全领域:多场“热战”何时走向终结
2月24日是俄乌冲突爆发3周年,但未来如何解决这一冲突,仍不明朗。虽然特朗普在去年竞选期间吹嘘上任后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后来又把这个期限延长至6个月,但他的新政府目前并没有拿出结束俄乌冲突的具体方案。现实情况是,俄乌军队仍在乌方东部地区和俄方库尔斯克地区进行激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5日签署法令,将战时状态再延长90天至5月9日。
面对冲突带来的压力,俄乌领导人都表达了愿意进行谈判的意向,但双方谈判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首先,泽连斯基在2022年签署了禁止与俄领导人进行谈判的法律。这一法律仍在生效,使当前任何可能举行的谈判都不合法。其次,俄方认为泽连斯基总统任期已过,他已不是乌克兰合法领导人。这更增加了举行谈判的难度。此外,虽然美国促谈调门很高,但其施压手段其实有限。对乌方而言,美国最厉害的一招就是断绝军援,但乌方短期内仍可仰仗欧洲援助,而欧洲也愿继续提供巨额援助;对俄方而言,美国的施压手段包括提高关税、强化制裁和压低油价等,俄方虽愿开启谈判,但也提出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并放弃乌方东部部分领土等条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同欧洲国家和乌克兰在如何结束俄乌冲突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美国表示乌方加入北约不切实际,乌方收复丢失的领土不太现实,美国军事存在不构成乌方未来安全保障的一部分。这些立场引起欧洲反对。可以预见,围绕俄乌未来安全保障、欧洲安全架构等问题,有关各方将很难达成一致。不久前,特朗普还要求乌方以本国稀土矿产交换美方援助,折射出美方在推动解决俄乌冲突方面的功利主义。俄乌冲突何时能终结,目前犹未可知。
除俄乌冲突外,加沙冲突、刚果(金)东部冲突和苏丹冲突仍在继续。要结束这些冲突,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围绕加沙冲突,自1月15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第一阶段停火协议以来,双方在停火换俘方面虽有一定进展,但违背协议的情况屡屡发生,导致协议面临崩溃危险。根据协议,双方应在2月3日开启第二阶段停火谈判,讨论释放以方其他被扣押人员和以军撤离事宜。但第二阶段停火谈判面临诸多困难,需解决的问题更为棘手,包括以军如何全面撤离加沙、以军撤离后加沙如何治理、如何防止哈马斯重新控制加沙等。此外,以方总理内塔尼亚胡因受到内阁中右翼势力严重牵制,进一步推进谈判意愿不强。更有甚者,作为巴以停火调解方之一,美方明显偏袒以色列,并对加沙战后安排提出了令人震惊的设想。特朗普称,生活在加沙的约200万巴勒斯坦人应被迁至其他国家,并敦促埃及和约旦接纳。他还表示,美国将接管和开发加沙。对此,国际社会,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认为这些主张不但背离了“两国方案”,而且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将延续巴勒斯坦人遭受的历史不公。近日,特朗普在美方接管加沙问题上有所后退,但由于内塔尼亚胡仍坚持要消灭哈马斯,以方暂停释放巴方被扣押人员,加沙冲突仍有重新爆发的可能。
除俄乌冲突和加沙冲突外,非洲大陆的刚果(金)东部冲突、苏丹冲突也在持续。在刚果(金)东部,不久前反政府武装组织“M23运动”已攻入包括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在内的多个重要城镇,其与政府军的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这场冲突源于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和有关方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在苏丹,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之间由于争夺国家权力而爆发的冲突已持续近两年,已造成约2.97万人丧生,约1240万人流离失所。
经贸领域:美国关税政策害人害己
据联合国方面1月9日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2.8%,但由于投资疲软、生产率增长乏力和债务高企,全球经济增长率仍低于新冠疫情前3.2%的平均水平。令国际社会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实行的加征关税政策将使本已承压的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阻碍。
2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总统令,下令征收对等关税。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其他国家向美国征收多少关税,美国就向其他国家征收多少关税。此前,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且没有“任何例外或豁免”。这一决定将于3月4日正式生效。新关税措施将使美国对铝产品的关税从此前的10%提高至与钢铁关税一样的25%,且取消了对美国部分贸易伙伴的钢铝免税配额和豁免政策。
其实,2月1日,特朗普还曾宣布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虽然后来经过谈判,美方同意把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上述关税暂停执行30天,但加墨两国仍面临美方恢复这些关税的风险。
特朗普的对外经贸政策重点就是加征关税。早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就发动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贸易战。2018年,特朗普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但他这一次发动的贸易战显著升级,因为其宣布的“对等关税”针对的是其他国家全部品类的商品。
特朗普政府发动新的“关税战”有三重目的:一是把关税作为逼迫其他国家协助美国解决芬太尼泛滥等非经贸问题的手段;二是应对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贸政策方面的纷争;三是向全世界“割韭菜”,增加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设想不过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表面上,美国加征关税有助于保护美国相关产业,增加国内就业岗位,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但实际上,加征保护性关税不但将降低美国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危害美国长期工业产业的发展,还将加剧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减缓经济增长。此外,美国新关税措施将进一步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使国际贸易秩序面临重大挑战。
更重要的是,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严重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必然会招致其他国家反制,就连它的盟友也不例外。加拿大和欧盟均已表示将对美国新的关税措施进行“明确”报复。其实,早在2月1日,针对美国加征25%关税的威胁,特鲁多就已宣布将对价值约1066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虽然双方通过谈判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可以看出,加方对美方的报复姿态毫不含糊。
针对美国2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决定,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宣布将对从美国进口的某些商品加征10%至15%的关税。
当前,世界正处于博弈与变局的交织之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各国需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冲突中探索和平。唯有如此,才能让全球治理不断改善。
编辑:古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