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以青春为笔书写重庆城市精神
作者:李江博 王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06 14:33:3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2024年12月26日,重庆城市精神新闻发布会召开,正式宣布“坚韧、忠勇、开放、争先”成为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其展现了重庆历史的厚重底蕴,彰显了重庆人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重庆城市的独特气质,为新时代新征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注入强大动力。2025年,重庆将建成全市域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必将成为重庆城市精神的书写者和传承者,谱写出山城重庆的青春乐章。
坚韧铸就理想,夯实青年思想根基
“坚韧”是重庆城市精神的“根”。3000多年重庆的城市发展历程,凝结了丰富的人文特征和精神养分。从割首留城的巴蔓子,“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杨闇公,再到历经6年又10个月的重庆大轰炸誓不屈服的普通百姓,歌乐山舍生取义的烈士英魂,都是巴山渝水孕育的重庆儿女、巴蜀传人,在接续奋斗的历史长河中,坚韧奋发、自强不息。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抗战大后方,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顽强不屈的斗争培育塑造了伟大红岩精神;面对祖国建设的需要,重庆人民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投入到三线建设中去;在纵深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之际,锚定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区一高地”的目标方向不断努力,将坚韧的品质雕刻在岁月里,传承在血脉中。
“有理想”是坚韧的动力之源。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理想是青年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准则。仅仅拥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信念去实现它。新时代青年担负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坚韧的意志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挑战来临不畏惧、重压之下不低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重庆青年生逢其时,当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战胜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铸牢理想之基,为这座英雄之城再续新篇。
忠勇引领担当,增强青年青春力量
“忠勇”是重庆城市精神的“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无数革命先辈以忠诚勇敢的高尚品格担负时代使命。以一部《革命军》名满天下的邹容,不惧酷刑、慨然赴死,誓做“革命军中马前卒”。赵世炎、聂荣臻等共产党人为寻求救国真理、探索救国道路,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为共产主义事业前仆后继。江竹筠、陈然、王朴等红岩英烈,不论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还是封官许愿的诱惑,都不为所动,以“誓把牢底坐穿”的忠义之志、壮烈之气,为新中国的诞生和重庆的解放英勇牺牲。忠勇之风一经形成,则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当代愚公”毛相林,牢记初心使命,扎根基层一线,带领党员和群众筑起“希望之路”。优秀教师王红旭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短暂一生诠释了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深刻意义。重庆人民始终忠于信仰,忠于组织,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写下一个又一个“忠勇”故事。
“敢担当”是忠勇的价值旨归。青年勇挑时代重任,需要忠诚勇敢的品格,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不畏艰难险阻,始终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重庆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承担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青年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坚决扛起新使命、担当新任务、展现新气象,在科技创新中甘坐冷板凳,在乡村振兴中历练真本领,在绿色发展中勇当先锋者,在社会服务中为民办实事,在卫国戍边中热血铸忠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创新高效能治理中实现新作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情怀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往直前,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开放历练吃苦,锻造青年优良作风
“开放”彰显重庆城市精神的气度品质。重庆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抗战时期,重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重要指挥中心之一,成为中国大后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重庆敞开胸怀迎接数百万“三线建设”大军,使重庆在国家战略和工业布局中成为重要基地,深刻改变了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和人口格局。如今,重庆锚定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定位,西部陆海新通道跑出“加速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迈上“新台阶”,“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不断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双向互济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放一词记录着重庆的历史与过往,指引着重庆的未来与发展,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
“能吃苦”是开放的必练之功。开放的道路充满希望,同时充满荆棘,青年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苦战能过关”的信心,秉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拨云见日、会当凌绝顶。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青年的每一次尝试、每一份创新都不会轻轻松松,只有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方能大浪淘沙阅尽千帆。开放意味着青年要不断打开边界,突破自我,在见所未见、行所未行中艰难探索;开放意味着青年要逆流而上,向困难说“不”,尤其是在科技前沿,改革头阵中,要吃得下独自钻研的清苦,思而不获的痛苦;开放意味着青年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要有极尽精微的执行力,真正做到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强本领,为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汇聚青春之力。
争先育就奋斗,展现青年亮丽底色
“争先”彰显重庆城市精神的勇气胆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始终保持唯实争先、力争上游的城市气质。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期间,提出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目标,并醒目地镌刻于浮图关(现名佛图关)的崖壁上,以此来号召和激励重庆人民为之不懈奋斗。重庆加快建立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社会秩序逐步走向稳定,修建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重庆直辖初期,提出了“建设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窗口”作用、枢纽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了川东乃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奋进者姿态、创造性张力,以科学理念方法和有效机制载体抓好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开花结果。三次“新重庆”建设的接力奔跑,重庆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相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在成千上万的奋斗者手中变成现实。
“肯奋斗”是争先的制胜法宝。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的奋斗应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搭建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与“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等改革重点,积极投身于打造建立智慧高效城市治理体系,在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中融入青年元素,打造“适青化”城市空间,成长为新重庆建设的生力军。青年的奋斗应练就过硬本领,人工智能时代既给人们创造了划时代的机遇,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唯有全方位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方向性,锤炼品格、增长才干,才能在争先中亮出真才实学,发出重庆声音。今天,重庆要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要求新时代青年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姿态踔厉奋发,以“万木争春,竞秀者高”的精神锐意进取,以“千帆竞渡,破浪者胜”的决心迎接挑战,劈波斩浪,奋勇争先,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重庆新奇迹!
(作者单位:重庆市团校)
编辑:古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