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三力合一”塑造乡村人才振兴“最大动能”

作者:吴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07 16:26:14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坚持借“外力”、挖“潜力”、练“内力”,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营造更加优越的人才服务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流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塑造乡村人才振兴“最大动能”。

借“外力”,在引进机制上求突破,为乡村全面振兴聚能。当前,农村地区容易人口外流,“缺才”“少才”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较大难题。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切实找准难点堵点,不断拓宽引才渠道、丰富引才措施,千方百计提高人才的增量与存量。要以情引才,分类别、分层次建立“乡贤智库”,开展“乡贤回归”工程、举办乡情恳谈会等活动,唤起在外乡贤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真正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和“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联结功能。要按需引才,全面梳理乡村优势强项、短板不足,集中一切可用资源,重点保障关键产业、关键企业、关键专业的人才供给,真正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精准引才效果。要柔性引才,围绕产业链条短、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等难题,实施一批“揭榜挂帅”项目,鼓励通过智力咨询、技术入股、短期兼职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促成“金点子”在乡村转化生根发芽。

挖“潜力”,在培育机制上求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组织部门要搭建实践“成长链”,增强乡村人才成长机制的抗逆性、可复制性,让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砥砺品质、增长本领、用当其时。要以“才”育才,选拔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各类优秀实用人才,聘请他们担任导师,实行结对帮扶,以“老带新”“一对一”的育才模式,构建起“师带徒”“徒变师”梯次搭配的人才培养队伍。要以“干”育才,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的主攻方向,设置“挂职练兵”岗位,引导乡村人才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市场脉搏的洞悉,让乡村人才在经风雨中壮筋骨、强本领、长才干。要以“研”育才,不断加强与地方高校及相关研究院开展产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依托项目合作开发,定期开展人才交流,不断完善产业技术人才培育体系,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精英”。

练“内力”,在服务机制上求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释能。人才既要引得进、育得出,更要用得好、留得住。组织部门要为人才提供完善的保障和暖心的服务,让“不远万里”奔涌而来的人才,感受到“温暖”、看得到“未来”。要完善激励机制,设置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专利奖励,真正给乡村人才以资金、项目、平台、任务,实现乡村人才与乡村振兴的相向而行、同频共振。要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留才制度,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完善编制、职称、岗位、薪酬、住房等系列优惠政策,疏通乡村人才心中症结、打消人才疑虑,激发乡村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要健全考评体系,定期开展系列评选活动,实施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埋头者”能“出头”。

编辑:赵真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