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莫让屏幕阻断真情纽带
作者:张志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1 17:22:19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正重构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智能终端在拉近物理距离的同时,也在悄然稀释情感的浓度。触屏交互能够瞬间传递海量信息,搭建标准化的沟通场景,但这绝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替代面对面的心灵共振。数字化浪潮下,当代青年必须保持清醒认知,在技术应用中守护人性温度,合理使用智能设备增进情感连接,而不是让屏幕阻隔真心,沦为数字时代的孤岛。
莫让屏幕成为情感表达的枷锁。当前,社交媒介已显现出明显的异化特征,表情包泛滥导致语言表达的空心化,点赞转发取代深度交流催生“指尖社交”的浅层互动,部分年轻人甚至陷入“线上侃侃而谈,线下沉默寡言”的社交困境。技术本应促进心灵相通,却异化成为掩饰情感贫瘠的“面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去破除“屏幕依赖症”。要主动创造真实对话场景,在家庭餐桌上放下手机,在朋友聚会中关闭消息提醒,让眼神交流重获生机。要培养深度沟通能力,既要善用数字工具维系“弱连接”,更要常用面对面交流保持“强关系”,在真实互动中锤炼共情能力。要警惕技术对情感表达的简化,拒绝将复杂情感压缩成标准化符号,用真诚的言语代替程序化的表情包。
莫让屏幕冲淡血脉亲情的温度。人类情感的独特性,在于其超越信息传递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记忆。若将亲情维系完全托付给“云端”,代际沟通会陷入“即时可见”与“心灵隔阂”的“怪圈”。高清摄像头可以传递笑容画面,却拍不出围炉夜话的温馨。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工具只是辅助沟通的桥梁,而非替代亲情纽带的“快捷方式”,唯有将老宅院里的袅袅炊烟融入视频背景,让父母颤抖的指尖温度穿透屏幕阻隔,才能在技术便利中守住血浓于水的情感根基。要定期回归传统交往方式,陪父亲下盘象棋,帮母亲择把青菜,在厨房烟火中重拾生活细节,让温暖的拥抱代替冰冷的点赞,用“家常话”而非“网络梗”来传递牵挂,用“面对面”而非“云端见”来延续亲情。
莫让屏幕扭曲自我认知的镜像。虚拟空间呈现的社交形象往往是经过精心修饰和算法优化的数字面具,具有显著的失真性和表演性。在滤镜的世界里,容貌被简化为参数组合,生活被包装成完美剧场,容易使人迷失在虚实交织的认知迷宫中。过度沉浸数字人设会导致青年陷入身份焦虑的漩涡,只关注点赞数量的“虚拟认可”,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成长。要始终秉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被屏幕里的“完美镜像”所迷惑。一方面要对社交媒体的内容保持批判和反思,认识到“达人生活”的展示性与现实生活的差异性。在自我建构过程中,坚持真实性与成长性并重,既怀昂然之态以彰盛举,亦持包容之心而纳微瑕。另一方面,要深入参与现实生活,通过志愿服务、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方式获得立体化成长,在真实的人际互动中确认自我价值。只有将线上展示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才能培育健全人格,实现生命价值的真实绽放。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