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创新党员冬训模式 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作者:何善彬 向永鑫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3 15:39:34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重庆巫山寒风凛冽,但田间地头的“冬训课堂”却热火朝天。
在巫山县笃坪乡天蒜村的党参种植基地,雾气弥漫间,天蒜村党支部副书记杨金臣正兴致勃勃地50名“药材匠人”学员展示新型耕种机的操作。“瞧瞧,这机械化耕作效率比人工可高出5倍,每亩成本能直降800元!”他的声音里满是自豪与兴奋。
这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冬训课堂”场景,正是巫山县以“双学双强”党员冬训激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精准滴灌:从“大锅饭”到“定制餐”
曲尺乡权发村脆李示范园,党员致富带头人、脆李种植能手龚成权手持锋利的修枝剪,一边熟练操作一边向身旁传授着独家秘诀,“主枝得保留3—4个侧枝,角度就如同撑开的伞骨一般,这样通风采光才能到位,脆李才能长得又大又甜……”学员们纷纷50名“脆李管家”手持工具边学边练,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这样“手把手”的教学场景,源于巫山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三进三问”立体调研,精准锁定脆李裂果、电商薄弱等7类产业痛点。
“以往的冬训就像吃‘大锅饭’,大家坐在一起听个热闹,学完也不知道咋用。现在分班教学,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学了立马就能派上用场!”官渡镇脆李种植大户刘绪海站在田间课堂,感慨万千。
巫山县委组织部针对产业痛点,按“产业相关、需求相通”原则,创新开设“脆李管家”“电商达人”等5个冬训实战小班,严格按照“半天理论+半天技能+1天实践”的科学模式开展靶向教学,精准滴灌。
大溪乡大溪村曹鹏便是这一精准滴灌式冬训的受益者。参加直播特训前,他守着20亩柑橘园愁销路,如今举着手机穿梭果园,溯源码包装的柑橘通过电商直发全国,乐呵呵地说道:“没想到,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截至目前,当地通过精准滴灌,培育出种植能手、农机达人和电商“网红”118名,带动建设标准化果园2500亩。
先锋领航:从“单兵作战”到“产业共同体”
金坪乡秋月梨基地的“树下党课”掀起头脑风暴。当袁都村党支部书记王承华分享发展秋月梨的创业故事时,来自12个村社的党员们决定联合成立“秋月梨产业联盟”,注册“巫山秋月”区域品牌,统一技术标准,规范销售渠道,齐心协力向着产业振兴大步迈进。
“党员冬训如今已成为巫山广大党员提升能力、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多元化优质平台。”巫山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荀斌介绍,巫山以冬训为坚实基石,建立起1名受训党员联系帮助多户群众的机制,旨在不仅让“头雁”领航高飞,更要带动“群雁”齐头并进,共同振翅翱翔。
这种群雁效应在电商领域尤为显著,30名党员担任“主播”踊跃加入“村播”联盟,凭借一场“三峡恋橙・党员代言”专场直播,成功吸引超10万人次关注,一举创下65万斤柑橘线上销售的亮眼佳绩,带动果农增收近200万元。
骡坪镇果农李大姐看着自家柑橘通过“党员直播”源源不断地销往其他城市,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果子烂在树上都没人要,现在可好,咱坐在家里就能数钱,这都多亏了党员们帮忙啊!”
长效护航:从“结业答卷”到“振兴答卷”
“只要扫一扫,就能对课程进行评价,还能实时跟踪学习效果呢!”当阳乡里河村党员杨建国熟练地展示着“中央厨房”培训管理系统,屏幕上“扫码签到率”“师资与班次评价”等各项指标一目了然,清晰直观地展现着冬训成效。
这套量化体系催生连锁效应,巫山创新建立的数字管理体系,为250名学员定制成长档案,37名产业能手组建“流动服务站”,在春管夏防的关键时节巡回指导。红椿乡大坪村党员徐斌在参加完“药乡工匠”班后,学以致用,快速掌握无人机吊运技术,帮助18户药农每亩节约运输成本600元,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技术先锋”。
同样,“归巢工程”磁吸效应显著,这常年在垫江打拼的龙溪镇龙溪村党员谭魁,回乡尝试发展黄精种植20亩,想着倘若试验成功,便以点带面,带动家乡父老一同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有5名党员回村任职,7名党员返乡创业,为家乡注入新活力,28名党员成为“巫山农产品推荐官”。
“党员冬训不是终点,而是产业振兴的新起点。”巫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翟小满表示,县委组织部将持续深化“双学双强”机制,加强农村党员技能培训,让脆李、恋橙等“生态宝贝”沿着组织振兴铺就的“黄金通道”走出三峡库区。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