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解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减乘除”
作者:胡臣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4 15:47:16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犹如一幅宏伟画卷重磅“出炉”,全面呈现了过去一年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精心勾勒出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解锁其中蕴含的“加减乘除”之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加——厚植民生福祉,让幸福更有温度。《报告》中提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民之所盼的“关键小事”化成政之所向的“民生服务”,稳稳托举起老百姓的“幸福梦”。民生无小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落实好“四下基层”制度,紧紧牵住基层这个“牛鼻子”,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人员力量下沉、资源保障下倾,坚持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不断解决群众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民生加法”只有进行时,要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办,件件解决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减——减掉冗余负担,让改革更有力度。减掉冗余、减轻负担,是《报告》中“减法”的核心要义。从“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到“单位GDP能耗目标再降3%”,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到“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减法”背后蕴藏着刀刃向内、提升效能的改革决心。“减”是为了更好地“增”,减掉束缚冗余,让出更多发展空间。各级各部门应具备“减法”思维,算清基层治理这本“发展账”。要明晰权责边界。一方面明确基本履职事项和配合履职事项,让基层清楚“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另一方面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劲成事,切实让减“负担”与加“效能”齐头并进。要优化考核方式。一方面瘦身考核指标,改变“照片一堆、材料一摞”的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工作实绩;另一方面要清楚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担,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繁琐报表”中脱身,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切实让减“痕迹”与加“实绩”两翼齐飞。
乘——释放创新乘数效应,让发展更有速度。《报告》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培育未来产业到壮大新兴产业,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到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体现出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赋予经济“满满预期”。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创新发展的推动者,要笃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跟进了解最新理论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确保思想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同时要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边学边思、边思边干,用学识和智慧破除妨碍发展的障碍。要“敢”字当头,一方面鼓足干劲,甩掉思想上的“包袱”,少一点利益得失的计较,多一点舍我其谁的担当,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创造新发展;另一方面锤炼本领,只有锻造业务精进的“金刚钻”,经受岗位磨炼,补齐知识弱项,克服能力短板,才能把握干事创业主动权,以创造性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除——破除障碍壁垒,让市场更有活跃度。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报告》提出,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这些举措犹如一把把利剑,斩断束缚市场发展的“荆棘”,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各级党员干部要争当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要营造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锲而不舍提升作风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以环境之“优”、作风之“实”,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要倾心打造“良田”“沃土”,从营造精准普惠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强对企业、园区、产业服务的能力,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归属感。
《报告》中的“加减乘除”,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它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实保障。让我们在“加减乘除”中精准发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