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王国梁专栏|三千米月光路

作者:王国梁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5-03-15 21:56:14

undefined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父亲是个有头脑、肯尝试的人,他学着做小生意,可因为没经验,不仅本钱赔掉了,还欠了一些外债。母亲劝父亲不要再折腾了,他只好重新回到一亩三分地上。

我看得出来,父亲很不甘心,可眼下的困境又让他无可奈何。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说:“李家庄傍晚有集市,我想好了,咱们去集市上卖炸糖片儿,肯定能赚钱!”糖片儿是我们当地的一种小吃,做法类似炸油条,只是糖片儿是方形片状的,里面加入了红糖,吃起来甜香酥脆,非常可口。母亲忧心地说:“田里的活儿怎么办?不要到时候生意没做成,田也荒了。”父亲说:“不耽误田里的活儿!田里的活儿白天干,傍晚卖糖片儿。”就这样,父亲和母亲下午早些时候从田里回家,开始炸糖片儿。母亲手艺很好,炸糖片儿的火候掌握恰当,味道格外香甜。

糖片儿炸好后,父亲负责去卖。第一次去卖糖片儿,我和哥哥都跟着。父亲拉着小拉车跑得飞快,他要尽早赶到六里地外的李家庄,这样到了集市上,糖片儿还是热乎的。我和哥哥一路奔跑,紧跟着父亲。那时候人们手头稍稍宽裕一些了,集市上也开始热闹了,即使是晚集,也人来人往。那天的生意很好,我们的糖片儿很快就卖光了。回家时,父亲还给我和哥哥买了棉花糖。

第一次卖糖片儿就“大获全胜”,初尝甜头的父亲特别开心。回家路上,我和哥哥坐在父亲的小拉车上。父亲一点都不着急,父子三人一路走一路说笑。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月亮特别亮,把乡村照得跟白昼一样。我们村与李家庄中间是庄稼地,晚风荡漾着,路旁的庄稼发出“沙沙”的轻响。皓月千里,四周亮堂堂的,乡间小路上一地洁白。父亲抬头望了望月亮,喜滋滋地说:“今天十六,月亮比十五还圆还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嘛,好饭不怕晚,这次咱们卖炸糖片儿的决定是对的,肯定能赚钱!”我说:“爸,赚了钱给我买新书包!”哥哥说:“爸,赚了钱给我买新钢笔!”父亲全都答应了,夜色中,他的笑声分外爽朗。洒满月光的小路,留下了父子三人的笑语。

回到家,父亲和母亲清点了钱数,又结合本钱,仔细算了盈亏情况。算出结果后,母亲也很开心,说:“这个生意真不错,就是天天傍晚去,晚上才回来,太辛苦了!”父亲笑着说:“你炸糖片儿都不觉得辛苦,我们卖糖片儿更不辛苦了。路也不远,就六里地,换算成千米,就是三千米!”父亲做代课教师的时候教的是数学,特别爱换算,他好像觉得三千米比六里地近似的。我在一旁说:“妈,回来的时候可好呢,有月亮照着,三千米月光路,很快就到家了。”父亲听了,哈哈大笑,一个劲夸我说的“三千米月光路”很有诗意。

三千米月光路,成了我家通向美好的幸福之路。接下来的日子,母亲炸糖片儿,我们卖糖片儿。奔波在三千米月光路上的父亲,总有一种壮志在胸的豪迈表情,从来都不觉得累。有月亮的夜晚,乡村很亮。即使没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心中有明亮的憧憬,也从未觉出黑暗。

那段日子,父亲和母亲特别辛苦,田里的活儿和卖糖片儿两不耽误。很累的时候,他们咬牙坚持,从未想过放弃。一年后,我们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些钱,成为后来父亲开办纸厂的本钱。我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三千米月光路,一头连着我家,一头连着李庄。这条路,是我家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路,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奔向幸福的路,也是父亲奔向理想的路。

(作者系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