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前方专栏 | 又见一畦春韭绿
作者:魏前方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6 21:31:14春风轻拂,春雨绵绵,大地披上一袭翠绿的新装。在这油菜花香、麦苗拔节、杨柳如烟的季节里,有一种蔬菜以其独特的韵味,茁壮生长在故乡的田野上,那便是韭菜。韭菜,这看似平凡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植物,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而春天生长的韭菜,更是以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著称。每当农历惊蛰前后,故乡的菜地里,便有一抹嫩绿悄然铺展,那是春韭特有的绿意,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活力,唤醒了我深藏心底的记忆。
我儿时对春天的记忆,总是与春韭紧密相连。那时的我,还是个跟在祖父身后的小不点儿,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每当春雨绵绵过后,祖父便会拿起那把磨得发亮的镰刀,领着我走向菜园。菜园不大,却是我童年的乐园,尤其是那片春韭,绿油油的,像一块镶嵌在黄土中的翡翠。祖父蹲下身子,轻轻地割下一把把鲜嫩的春韭,边割边告诉我:“春韭是最懂时令的蔬菜,春雨一催,它就蹭蹭地生长,给人们带来最早的春意。”那时的我,或许并不完全理解祖父的话,但那份对春韭的喜爱,却如种子般在心底生根发芽。春天,是家里餐桌上最为丰富的季节。母亲会用刚割下的春韭,包一顿香喷喷的韭菜饺子,或是炒一盘色泽翠绿、香气扑鼻的韭菜炒鸡蛋。每当这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春韭,不仅仅是一种蔬菜,它还承载着家的温暖,连接着祖辈与后辈的情感纽带,是那段无忧无虑童年时光的美好见证。
春韭之所以让我念念不忘,不仅因为它应季而生,更在于其独特的风味。春天的韭菜,叶嫩茎脆,味道最为鲜美,少了夏秋时的辛辣,多了几分清新与甘甜。它的食用方式多样,无论是作为主角还是配角,都能完美融入各种菜肴之中,展现出不同的风味。
如今,春韭的食用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简单的清炒,还是搭配鸡蛋、豆腐等食材,都能烹饪出令人垂涎的美味。尤其是那盘春色满园的春韭炒鸡蛋,黄绿相间,色香味俱全,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在江汉平原,春韭常与河鲜搭配,如韭菜炒河虾,韭菜的清香与河虾的鲜美相互交织,让人食欲大开;而在北方,春韭盒子则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金黄的外皮下包裹着鲜嫩的韭菜和鸡蛋,一口咬下,满口的鲜香,让人回味无穷。那韭菜花酱,能够将春天的味道封存——待到秋冬时节,开启一瓶,便能瞬间穿越回那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春韭的美味,不仅仅在于味蕾上的享受,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人的饮食哲学中,食物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顺应。
自古以来,春韭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他们以诗寄情,用文字捕捉春韭的韵味,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唐代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写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春韭与夜雨、新炊、黄粱相映成趣,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平凡生活的珍惜。宋代诗人苏轼亦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通过春韭,诗人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期待。古人吟咏春韭,不仅仅是赞美其美味,更多的是借物抒情,抒发对自然、生活的感悟。春韭,作为季节的信使,激发了文人们无限的创作灵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独特而美好的意象。
岁月流转,时光如梭,儿时的菜园早已不复存在,祖父、父母也已离我们远去。如今,我也是做爷爷的人了,但那份对春韭的情怀,却如同春雨般,年年岁岁,滋润着心田。生活于都市之中,每当春风拂面,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去寻找那一抹久违的绿。于是,在周末的清晨,我驱车前往郊外,只为再见那一畦翠绿的春韭。走进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韭菜基地,眼前的景象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童年的那个春天。一丛丛韭菜整齐排列,叶片狭长而柔软,宛如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每一片叶子都散发着勃勃生机,诉说着春天的故事。经菜农同意,我轻轻掐下一把春韭,仿佛掐下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回到家中,我用最朴素的方式烹制一盘韭菜炒鸡蛋,与家人分享。那一刻,所有的忧烦都被抛到云天之外,所有的喧嚣都静了下来。
悠悠岁月弹指间,又见一畦春韭绿。春韭,不仅仅带给我味蕾上的满足,更带来心灵上的滋养。它既是一种蔬菜,也是记忆的载体,更是一种生命力量的象征。它让人们在每一个春天,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前行。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季节的故事,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