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VR全景带你走进昌都洛隆
作者:徐焱 刘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8 12:16:043月中旬,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赶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采访当地为烈士更正墓碑信息的进展情况,持续推进“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的相关工作。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洛隆县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已打造或正在打造一批红色地标,这些地标见证和记录了洛隆的红色历史。
16日和17日,记者寻访了硕督镇民族团结树、十八军宿营地、加玉古桥遗址、解放林红色遗址、康沙烈士纪念碑、洛隆县烈士陵园等历史文化遗迹,通过一组VR全景和照片带你走进红色洛隆。
加玉古桥遗址
加玉峡谷,是过去滇藏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地,加玉古桥是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骡马桥。在过去,川藏商旅、汉藏满蒙官员、信使邮差等都是通过加玉古桥进藏出藏,马帮也是由此经过,古桥既是连接茶马古道的纽带,又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1950年11月,人民解放军18军部队西渡怒江解放洛隆宗,留下了飞夺加玉桥的美谈。
康沙烈士纪念碑
1959年至1961年期间,在西藏昌都洛隆执行任务时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中,有53名烈士安葬在康沙镇义章寺后山上。而后部队为纪念牺牲的烈士修建了纪念碑,上刻“重于泰山”四个大字,并详细描写了烈士牺牲的背景和藏族同胞为人民军队做贡献情况。后来,义章寺僧尼修建围墙对石碑进行了保护。如今,53名烈士已迁葬于洛隆烈士陵园,纪念碑原址处已得到进一步修缮。
洛隆县烈士陵园
洛隆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96年,距县城约1.5公里。建设过程中,将零散葬于硕督镇、孜托镇、康沙镇的烈士遗骨全部迁葬进行统一管护。目前有173名烈士长眠于此,烈士籍贯共涵盖十余个省市。2023年12月,洛隆县烈士陵园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硕督镇民族团结树
团结树位于硕督镇硕督村,系一棵杨树和一棵柳树相依而生,象征藏汉文化相互交流交往交融。一杨一柳分别代表男子和女子,相传该树由硕督镇第一对民族联姻夫妇所种,因此团结树亦称为民族联姻的“姻缘树”。
解放林红色遗址
洛隆宗解放后,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按照上级安排,18军52师154团驻扎洛隆,直至1951年8月,其间不仅深入开展统战工作、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还开荒种地进行生产自助,如今的“解放林”便是154团当时的驻扎地。
十八军宿营地
洛隆宗解放后,18军52师154团驻扎洛隆,154团1营随之驻扎硕督。驻扎官兵严格遵守军纪,尊重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大力开荒种粮,在自身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军粮、衣物分发给当地困苦群众,当地群众主动帮官兵劈柴挑水,双方结下了深厚军民渔水情。部队离开硕督时,还把开垦的300亩肥沃土地,一年的劳动收成免费分发给了当地群众。
编辑: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