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④ | “改”出发展“加速度”

作者:许幼飞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9 07:55:00

走进重庆迎龙创新港,繁忙而安静的科研场景映入眼帘。

这里集聚了上百家科创团队,其中不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华为(重庆)物联网创新中心、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等创新孵化平台。

“我们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相关负责人称,“聚焦觉醒和认知机理等基础研究,以此推动探索脑卒中、癫痫等重大疾病发病机理和防治策略。”

很难想象,如今的科创高地在几年前还是一座“空城”。

“以前这里是重庆迎龙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和重庆迎龙医药城,虽然拥有百万平方米的商业体、吸引了7000多名业主入驻,但受电商、网购等因素冲击,一直未能正常运营,不少业主自嘲在这里‘白天晒太阳、晚上晒月亮’。”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曹佳燕称。

“空城”如果不能盘活,就意味着业主的投资打了水漂,伤害的不仅仅是数千名投资者的利益,还有当地的营商环境。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9月,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发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的有力号召。

重庆经开区敢想敢干,大刀阔斧进行园区开发区改革。

首先调整功能,盘活闲置资源。重庆经开区意识到,传统商贸只有转型才能有更好的出路,为此将朝天门商贸城功能调整为科创城,之前投资商贸城的业主可以继续投资,也可以选择退出。

其次招“龙”引“凤”,汇集平台人才。重庆经开区找准细分赛道,聚焦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领域,招引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签约、入驻企业200余家,同时,联动市内外高校、院所、协会、商会等资源共同打造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形成人才支撑。

“迎龙创新港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时代的浪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曹佳燕笑道。

迎龙创新港的新生,只是重庆园区开发区改革成势见效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可比增长13.2%,累计盘活存量国有资产1085亿元。

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正成为重庆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新引擎。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重庆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个体工商户精准培育政策,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推介和“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出台“一园一策”“一企一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推进45个重点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政府和企业“双兑现”履约。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重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全市集采药品耗材品种数量达783种;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试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按下“启动键”,首批3个试点社区成效初显。

在提升治理效能方面,重庆建成贯通实战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构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全市1031个镇街全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减少检查频次20%以上,缩减办案时间50%以上;渝快办、渝快政服务功能扩容提质,累计入账应用354个,“危岩地灾风险管控”“高楼消防”“渣土治理”等一批应用上线实战。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不乏来自重庆的改革“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蒋凌峰将目光聚焦在自己所在医药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上,建议“优化成渝地区生物医药审评审批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在人才培育和引进、创新资源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促进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加速锻造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则更加关注教育综合改革,他表示,学校将依据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及时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专业,为科技发展精准输送对口人才。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使教育内容契合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为人民而改,为更美好生活而改。2025年,重庆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重点是强化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春风吹拂的巴渝大地上,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各项事业正拔节生长。

编辑:许幼飞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