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任静专栏 | 清山涧水长

作者:任静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9 10:15:35

我的家乡陕北清涧,因一脉清澈涧水而得名。三山环抱,西临深涧,涧石层叠,清泉石上流,潺潺流水使光洁的蓝石头、青石板拥有了动人的温婉。五岁时,母亲背一捆大葱,我坐在高高的葱捆上,绕过层叠山峦去城里赶集。山一程,水一程,几十里山路走得人疲惫不堪。我稚气地问母亲为啥不把县城搬到村里来,母亲含笑说县城是如来佛的西天,只有唐僧去取经,哪有来送经的道理。村里刚放映过电影《美猴王》,母亲生动的比喻令我对县城充满神往。
终于进城了,母亲蹲在街头卖大葱,安顿我坐于僻巷一隅。集上人群熙熙攘攘,卖煎饼和枣果馅的挑子从身边走过,不时勾起我味蕾上的馋虫。日影缓缓在母亲身上游移。薄暮时分,大葱总算卖完了。母亲扯了花布,买了盐巴,将一个甜甜的枣果馅塞到我嘴里。第一次进城的记忆,浓缩成回味无穷的甘甜。
12岁,跟着父亲进城读书,我渐渐开阔了视野。民谚曰:“清涧石板瓦窑堡的炭。”清涧的辉煌历史,镌刻在青石板上。县城不大,窄窄的石板巷,高高的城墙,一色青石垒成,浓厚的青苔像绿兽趴在檐上,一个幽静沁凉的水门洞,建于北宋的魁星楼,停驻着我少年时光所有的梦想。狭窄的北街是我上学必经之路,那里有宋明时期的郝家巷、府厅巷和书院巷,此时萧条清冷,不复当年盛况。弯如火枪头的街道由一色阔大石板铺就,两旁毗邻民居,亦是青石圈窑。夏季多雨,我打着花布伞,硬帮雨靴踩出橐橐声响,偶尔会望着檐上“嘀嗒”的雨滴出神。窄街、石板路、屋檐上的青苔,雨中的清涧城是一幅诗意的中国画。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小城竟与北宋名臣范仲淹有关。据县志载,北宋时期,范仲淹派遣种世衡将军率兵屯驻清涧,修筑城池。城内缺水,种将军重金奖励凿井,后人称之种公井。有石就有水,石涧生溪,溪汇成河。多年后,种公井清冽的泉水依然蜿蜒在我梦里。后来我家院里打井,望着工人从地底下一筐筐抬出石头瓦砾,再咀嚼宋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我恍惚瞥见一抹历史的镜像。
母亲和妹妹进城后,全家挤住在父亲的办公室里,拥挤不堪。那时父亲是放大站的临时工,每日不辞辛劳下乡、爬电杆、接电线,将悦耳动听的广播声送到千家万户。终年风吹日晒使父亲又黑又瘦,却赢得丰硕成果——通过优异成绩转正了。那年三月三踏青,我和父亲在松柏郁郁葱葱的笔架山巅,俯瞰全城壮观景象。父亲告诉我他爱这座城,想在城里买一所住宅终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走上教师岗位。此时,县城疆域开拓得宽阔敞亮,公路两畔建有石板文化长廊。河畔经过加固拓宽,右涧左隘的“全秦要户”从此变通途。这一年我家在城里拥有了一所住宅,一排四孔窑洞,冬暖夏凉,加盖六间平房,将院落改为四合院格局。院外一个大菜园,四季菜蔬怡红快绿。晴天,周围花树荡溢阵阵馥郁清香;雨天,笔架山云蒸霞蔚,犹如仙境。每天推开窗户迎接朝阳,抬眼便看到体育场绿茵地上矫健晨跑的身影。此刻,心底总会油然心生幸福之感。后来,大国经济欣欣向荣,小家也迈入小康生活,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父亲又出资购买一套楼房。
后来,我去省城上班。远离故土分外感到孤寂,随手翻开一本《平凡的世界》,透过路遥厚重的文字,回望故乡。对于这位优秀的同乡,我始终怀有深切敬仰之情。他出生于清涧县一户农家,苦难的童年生活、淳朴的民风和熟稔的每一寸土地,都镂刻在他的记忆深处。他把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积淀思考,寄托到每个精心刻画的人物身上。我通过阅读认识路遥,通过孙少平的奋斗历程体味苦难,也隔着千山万水重新认知家乡。
路遥是“清涧之子”,他用生命写作出不朽的作品,也为清涧注入无穷生机。让文学回归土地,让土地生长文学。位于路遥故居王家坡的路遥纪念馆,展出路遥生前的手稿、信函、照片、影像视频等珍贵资料,真实诠释了路遥的创作历程,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家“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及其作品史诗般品格的艺术魅力,把文学的种子根植于大众的心底,让平凡的世界再生时代的华彩。
循着前辈的足迹,我以一支秃笔书写对家乡山水的热爱。我坚信,书写的意义使我无论身处何地,总葆有满腔与故乡命运紧密相连的素朴情感。
近年,清涧以生态立县、产业富县,被称为“红枣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除此之外,清涧还积极实施文旅兴县战略。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清涧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聚集人气商机,着力打造《人生之路》影视基地,实现“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随着《人生之路》热播,人生影视基地和梁家岔、赵家畔等取景拍摄地一度在网上走红,游客络绎不绝慕名前来打卡,亲切地称清涧为“人生之城”。
清涧文旅资源富集,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自然景观方面,清涧有鱼儿峁、黄河母亲峰、黄河太极湾、无定河曲流群地质公园等峡谷奇观;红色资源方面,清涧是《沁园春·雪》的诞生地,有高杰村、袁家沟、枣林则沟等红色革命旧址;人文景观方面,清涧有商周时期的鬼方都城遗址、辛庄遗址等。随着文旅产业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清涧逐渐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一次,我回县城登山观景,拾阶而上,苍翠松柏遮出一径清凉,野花和柏枝混合的缕缕芬芳,沁人心脾。伫立笔架山巅,舒目望去,清涧城粗犷的轮廓由南至北,蜿蜒于秀延河两岸,尽收眼底。天空澄碧,晨曦微露,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垂柳曳地。沁园春大桥如长虹卧波,桥下清澈的清涧河潺缓流过,见证了清涧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此刻,这泓清泉仿佛与我脉脉相连,静静感受清涧城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黄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