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基层减负:加减法中的治理智慧
作者:李婷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9 11:10:15在基层工作的广袤天地里,减负是一场关乎效能与民生的深刻变革。当下,基层减负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这一辩证思维,正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履职层面,加法势在必行,而浮躁之气必须做减法。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绝非纸上谈兵能应对。增加田间地头的留痕,意味着基层干部要真正扎根土地。深入乡村,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倾听农民对灌溉、农资的需求;走进社区,排查老旧小区设施隐患,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才是履职的真谛。与之相反,浮躁之气则是工作的大敌。开会念文件、报表走过场等浮躁行为,让干部与群众渐行渐远。只有减去浮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基层治理,要为服务做加法,给形式主义做减法。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基层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如一站式办理社保、医保业务,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等,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职责。加法做得好,群众的获得感就强。然而,形式主义却常常羁绊基层治理的脚步。过度留痕、频繁检查等形式主义做法,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去这些不必要的形式,让干部把更多心思放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上,基层治理才能轻装上阵、行稳致远。
在实干实效与考核方面,百姓口碑要加,层层考核要减。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百姓心中有杆秤。干部真抓实干,为乡村引进致富项目,让乡村产业兴旺;为社区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让居民生活舒心,这样的实干必然赢得百姓好口碑。而层层加码的考核,往往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繁多的考核指标、重复的检查评估,使得干部们在准备材料、迎接考核中耗费精力,却无暇顾及实际工作推进。减去不必要的考核负担,让干部专注于干事创业,以实际成效换取百姓认可,才是基层工作的正确导向。
基层减负,是一场加减法的艺术。做好履职、服务、实效的加法,减去浮躁、形式主义、过度考核的减法,基层工作必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系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