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秀山隘口镇:“塑形”“壮骨”“铸魂”构建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作者:李伟丽 温华凤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9 11:31:14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坚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三增行动”为抓手,以巴渝和美乡村先行镇创建为载体,积极探索和美乡村“塑形”“壮骨”“铸魂”新路径,绘就出一幅“有山水、有颜值、有乡愁、有产业、有活力、有福祉”的巴渝和美乡村生动图景。

塑和美之“形”,提村容村貌“颜值”,彰显山水隘口“环境美”。制定“二三四”环境卫生标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实施“美化、绿化、亮化”三大工程,以环境卫生整治“小切口”推动人居环境“大变局”,不断推进村容村貌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以自然村落为基点,在11个村社以点带面设置“隘好小院”14个,旨在打造“小而精”“爱而净”的和美院落。通过提炼院落文化,突出院落底蕴,实现“一院一景”“一村一韵”。如“羊角小院”“书香水点”“金楠上寨”“孝和细沙”“孙家寨”等院落各具特色。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晾晒活动,围绕“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四个方面,用院落“小美”带动乡村“大美”,以和美院落串珠成线,打造美美与共和美场景,带动坝芒红色美丽村庄、平所田园综合体、东坪传统村落、屯堡美丽家园、太阳山民宿康养、百岁二道龙门等构建全域大美画卷。

壮和美之“骨”,涨富民产业“品质”,彰显山水隘口“生活美”。坚持做优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产业现状,稳基地、强管护、突效益,持续培育好“庭院经济”、管护好“特色产业”。围绕“一药两茶”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4万余亩,其中山银花、黄精基地21000余亩、茶叶基地7500余亩、油茶基地2900余亩。建有中药材加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厂26家,逐渐提高山银花等中药材产品附加值,不断打响“山水隘口”特色品牌,把看得见的资源转化为摸得着的收益。2024年采收加工茶叶20万斤、山银花200余万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57.42万元,村均收入超10万元。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积极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破除村级壁垒。成立由11个村社联合组建的“强村富民公司”,将各村人力、物力、财力统筹起来,打破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局面,实现资源资产资金利用“最大化”,合力推进全镇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铸和美之“魂”,增乡风民风“气质”,彰显山水隘口“内涵美”。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院落微治理”,持续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科学划分21个实体网格,配齐“一长三员”网格队伍,实现“一人一网格”“一网一治理”。坚持“四治融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共同商议“村规民约”“院落公约”,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办事,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行“1234院落机制”,有效发挥院落长、互助会、和事堂、小院讲堂、文化展堂等作用,通过村民自发自觉、自筹自建、投工投劳,借鉴“三尺巷精神”,主动让田让地让利比奉献。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路径,共建和美家园、共讲小院故事、共育文化新人,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积极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通过采取“赋分”“评分”“用分”的方式,引导村民把“村里事”当成“家里事”,推动村民由“旁观者”变为“行动者”,以“小积分”带动“大文明”,让“积分超市”真正成为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实践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移风易俗。同时通过“积分效应”,评选出一批“最美庭院”“文明家庭”“隘口好人”等先进典型,以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助推全镇形成向上向善向新的良好风气。

据了解,隘口镇将以全新的面貌、奋进的姿态,乘势而上、久久为功,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深化农村改革,提升乡村风貌,让山水隘口“特质”更显、“颜值”更美、“品质”更高、“气质”更佳。 

编辑:王柏林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