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瑜专栏 | 年轻干部如何过好“讲话关”“发文关”“办事关”
作者:瑾瑜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19 15:43:50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当前,个别机关干部仍然还存在讲话“官里官气”、发文“书里书气”、办事拖来拖去的现象,追求“逻辑”和“形式”完整,造成人浮于事。年轻干部要过好“讲话关”、“发文关”和“办事关”,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
过好“讲话关”,拆除沟通交流的“无形之墙”,不要“官里官气”。讲话、谈心的目的是沟通,交流思想、达成共识。有的机关干部把“保密”当“神秘”、把“政策”当“禁语”,与基层沟通的时候总是云里雾里、绕来绕去,既不讲清党中央的相关精神要求,又不对基层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这是既怕自己不熟悉党中央精神“讲错”,又怕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讲不对”,就只能讲讲“之乎者也”,最后讲了一两个小时,也不知道讲了什么核心内容,不但浪费时间还造成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模棱两可,筑起了沟通的障碍。年轻干部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敢于理直气壮、直截了当地将党中央的政策、自己的理解和对基层的建议讲出来,不要造成“人小官大”“少年老成”“只讲空话”等印象,不利于工作开展。
过好“发文关”,打破形式主义的“文牍枷锁”,不要“书里书气”。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但实际上,有的机关干部把发文、建机制、成立制度等当成“政绩”,一些文件已经发到了基层,还要正式印发实施方案、贯彻举措,用以“表态”“贯彻”;有的刻意追求把小事放大、把局部当成整体,让“条”上的工作像“块”上的工作一样构建完整体系。这些都是“书里书气”做文章的思想在作祟,一定程度还会曲解上级政策、影响贯彻落实。年轻干部要敢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既不拿有关规定作借口,懈怠、懒政、不干活儿,又要敢用、善用新时代新形势的各种新手段、新方法灵活机动、务实高效地将上级政策执行到位,切实改变“以文件贯彻文件”的老套路。
过好“办事关”,终结久难落地的“蜗牛行政”,不要拖来拖去。拖来拖去指的是行动迟缓,做事慢慢吞吞、不干脆,遇事反复纠结、难下决断。有的干部遇事不慌、故显老成,一个通知、一个方案等日常事务性工作都会“反复琢磨”、拖三拉四,人未老心已老,干事没冲劲、没闯劲,有的甚至互相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以及不会统筹协调、只爱指挥命令的现象在个别干部身上仍然存在,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调研方案都可以修改数十次、反复送审近十遍。年轻干部要认真学习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彰显出新一代重庆干部的坚韧奋发、自强不息、忠诚勇敢、重信守诺、开拓进取、兼容并包、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之气,不能老气横秋、暮气沉沉,决策优柔寡断、做事拖泥带水。
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机关自我革新的永恒课题和话题,机关干部要放下“官腔”接地气、抛开“模板”解难题、克服“懒政”展作为。机关干部只有真正过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关,才能自然而然地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自然而然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编辑:龙宣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