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独领风骚之春分赏析:中华儿女多奇志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0 07:00:00

在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述说天道与地脉关联,引导万类万物生长与收获、生存与养生的二十四节气,是独一无二最绚丽的一朵。

尽管过去了数千年,彰显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的独特认知,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丰富实践的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春夏秋冬,四时八节,跟着太阳的脚步同行,让我们对时间有了不一样的记忆,不一样的认知,不一样的感悟。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中气春分的如约而至,意味着天地人间一切的一切,到处都充满着生长的节奏。

花开花落三月天,草长草绿醉春风。从过去十五天有序的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到此后十五天依次的玄鸟至、雷发声、始电,大自然逐渐结束默剧时代,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当太阳直射赤道,到达黄经0度,这时,地球绕过太阳上圈,回到了“春分”点上。认识和理解诗情画意的春分,择其要者,须把握三大要旨或曰三个关键词:一是0,二是分,三是界。

——0者始也,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既是精确的科学符号,亦是跨文化的思想载体;既指代终结,也意味起始;既表示“没有”这个抽象概念的量,又占有数位,象征重启或新生,是万物的出发点。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在黄道的位置,把从0算起的最高礼遇给了中气春分。这是太阳在黄道的起点,也是太阳回归年运动的开始。紧接着太阳从0度出发,开始新的行进。沿黄经每15天抵达一个经度,是为一个节气;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是为一回归年。

——分者半也。古籍春秋繁露谓: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此当九十日春之中分点,又叫日中、日夜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是时,南北半球皆昼夜均等、阴阳平衡、寒温各半。一年四季,太阳朝乾夕惕,一来一往,赤道有两次被太阳垂直照射。黄道赤道相交之点黄经为0度,即春分点;黄经为180度,即秋分点。同时,春分和秋分又各自把春天和秋天分成两段。平分春色是生长,平分秋色是收获。

——界者临也。春分节气,恰好太阳抵达黄道和赤道相交叉的临界点,地球也刚好绕着太阳运转到了这个地方。春秋二分是阴阳之交会,夏冬二至是阴阳之始终,皆节之大者,是一年季节变化最重要的标志点。二分二至加四立,构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框架,道出了昼夜、寒暑、阴阳的界限。春分一到,水暖三分,天地业已贯通。在这寒与暖的分界,雨不再是沾衣欲湿的雨,风更多的是吹面不寒的风。这时辰,酷寒基本消失,暖空气势力稳稳占据着主导地位。

c3d9633dc95102bc4ea485ebf78f958d_image_args=GrMDEkJnhoczkyISt8fC9kYXRhL25hcy9waG90by8yMDI1LzAyLzI1L1h4amNpekMwMDcwMDNfMjAyNTAyMjVfQ0JNRk4wQTAwMi5qcGd8MHw4MDB4ODKvAw.jpg

雨霁风光,胭脂万点,春分天气。

公元1949年,寒凝将消,阳气初升。共产党统帅在冀中一山村选将发令,点兵布阵,指挥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谈笑间,一战取辽沈,二战收淮海,三战拿平津。顷刻,时势相异,南北易位,春天的上半场完胜落幕。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随之,这样的春色按捺不住迅速向全国进军。3月23日,己丑春分时节,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半年后的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开启了新中国历程的辉煌史诗,中华大地呈现出精神昂扬、英雄辈出、万象更新的局面。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在新中国初期立足立国立威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主席振聋发聩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只要充分动员人民,坚决依靠人民进行人民战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打败的。随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号召: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要以民兵组织的形式,实行全民皆兵。

北京首先成立了首都民兵师、民兵方队,并在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之日,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当年,毛主席身边的女机要员李原慧一腔热情加入了中南海民兵组织,并入选首都民兵方队。国庆检阅结束后,她兴致勃勃拍了一张全副武装的扛枪照留念。

岁月如流如歌,来到了1961年春。一天,李原慧到菊香书屋给毛主席送来一沓文件。主席转过身来,突然问她是不是参加了民兵,她回说参加了。主席又问,你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李原慧想了一下说: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为了告诉毛主席她还参加了训练,便拿来这张照片给毛主席看。

李原慧是湖南石门妹子,1956年进入中央办公厅从事机要工作。照片上的她剪着齐耳短发,白色棉布衬衣掖进藏蓝色长裤,右手扶着步枪,昂首站在一棵树旁。主席拿着照片端详一阵,说了一句:好英雄的模样。随手取来一本他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方,龙飞凤舞命笔——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即兴写完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毛主席笑着说:小鬼,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

题画诗,一般由画家本人或他人在绘画空白处题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从而珠联璧合,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也有抒发作者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的诗歌,虽没有题在画上,也算在题画诗一类。毛主席欣然为一位女民兵练武的扛枪小照题诗,是古来题画诗的拓展,堪称一大“发明”。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又称小诗;全篇四句,每句七字;讲究声律格律,不拘对偶对仗。好的小诗往往摄取生活片段,抓住瞬间感受,反映丰富现实,表现深刻意义。主席的这首七绝题照,纳须弥于芥子,诗小包容量却大。

首句,飒爽英姿五尺枪。勾画矫健敏捷、神采飞动的女民兵演练场景,是概括女民兵形象最恰当的神来之笔。人因枪威,枪因人灵。作为战士的第二生命,这里的“五尺枪”已经充分人格化,三字一出,成为了人物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颔联,曙光初照演兵场。形象地点出时间和空间。既表明女民兵勤于苦练,也衬托出女民兵的朝气蓬勃,英武骁勇,激发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在日出东方、演武练兵场这一特定的时空中,烘托出浓烈的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的尚武气氛。

颈联,中华儿女多奇志。艺术视野从一帧照片单个的、具体的女民兵,由近及远,以小见大,上升到更为众多、更为普遍的“中华儿女”整体形象上。以诗言代替宣言,以诗心激励民心,通过直接议论,赞美新中国新社会的新青年意气风发,志向远大。

尾联,不爱红装爱武装。女民兵不追求传统的红妆打扮,却喜欢一身戎装练兵习武。这里的“红装”与“武装”既可实指女子盛装,也可泛指军人装束。一阴柔一阳刚,两者是对比,不是对立,都是美。同理,“不爱”与“爱”是反衬,不是反对,是强调,不是偏废。在特定时期所爱有所偏重,是需要,也是策略。

七绝题照短小精悍,语言铿锵,旋律欢快,形象鲜活,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典范。

七绝题照字里行间充满了褒扬的赞语,也弥漫着诚挚的寄语。抒发了对女民兵风貌的高度颂扬,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从而使女民兵的意象得到升华,从形体身姿的赞美,上升为对精神意志的赞美。

七绝题照是为身边的女机要员写的,着笔于个体,又超越了个体,指向了群体;着眼于女性,又超越了女性,指向了中华儿女,面向的是新中国一代新人。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穿越时空,成了无数人心底永具魅力的深刻记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一挥而就,曾谱曲唱遍神州的春天里的题照诗,其诗眼在“奇志”二字。青年时代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毛泽东有个外号,就叫毛奇,其来历出自他“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做奇事,做个奇男子”的妙语宣言。“中华儿女多奇志”鲜明通脱,着一“奇”字而境界全出。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烽火战争年代,中华儿女的奇志,是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是唤起工农千百万,是横扫千军如卷席;和平建设时期,中华儿女的奇志,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中华儿女多奇志,是作者从跌宕起伏的奋斗人生得出的一种感悟,是诗家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得出的一种判断,更是领袖从民族百年屈辱史提炼出的诗化情结。由是久蓄于衷而溢于言,发为浩歌——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秋不分不凉,冬不至不冷。沐浴和煦的阳光,那些枯燥了一冬的枝条,渐渐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淋漓的白。一时间,春晖春光春色处处燃烧起来,万物都沉浸在暖意融融之中。

岁岁春分,今又春分。在这寒与暖的分界,春光乍泄,阴阳相交;电闪雷鸣,雨疏风骤。原来大好时节也不全都是温和柔媚的——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分一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季节候鸟。这时在南方过冬的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成双成对斜着身子飞回北方。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吟咏天赋国艳、秾压群芳,春分一候花信风海棠花的作者是雅资疏朗、任逸不羁的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唐伯虎。

阳气冲破阴气的轰隆轰隆,更具威严声势。春分二候雷乃发声。至此,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阴阳相薄为雷,奋激而为雷霆。惊雷震兮动万里,这是自然的声响,更是春天阳气生发的象征。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吟咏白妆素袖、雅淡芳姿,春分二候花信风梨花的作者是艳丽而有骨,以诗名天下的中唐才子型文学家元稹。

雷公电母,雷阳电阴。春分三候始电。雷声电光,本是一体。这位陪着雷公出场助威的灯光大师,划破天际转瞬即逝。电闪加雷鸣,共同编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春日画卷。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吟咏纯白圣洁、素艳相宜,春分三候花信风木兰花的作者,是唐代最高产的现实主义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

千花百卉争明媚,散作乾坤万里春。新时代新征程,中华儿女多奇志。自此,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又将尽情地铺展和延伸……

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