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⑥丨城乡互促共荣实现新突破
作者:王婉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0 07:59:00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梯田、不失古朴的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在春日暖阳下焕发着勃勃生机。村民们围坐在村落的木屋前,一边喝茶,一边唠家常。
曾经一度面临人口流失、建筑破损的何家岩村,是如何实现蝶变的?
在保护中焕发新生,在发展中留住乡愁。何家岩村集传统稻种农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于一体,浓缩了武陵山区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在此基础上,何家岩村扩大耕地面积,推广“稻鸭共作”技术,发展梯田贡米、油茶等产业,并将该区域具有土家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引进农家乐、临崖咖啡等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将乡村振兴的华章书写在何家岩村的田野上。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年来,重庆积极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子,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不断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是加快‘2小时重庆’交通圈建设,‘一县一策’促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一体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改革,深入实施‘四千行动’。”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会上对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点进行了阐释。
以“‘一县一策’促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为例,重庆的山区库区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并不能同等运用在渝东北、渝东南等地区,只有立足实际、量身定制,补齐山区库区现代化短板,才是发展的良方。
在渝东北地区,以万州、开州、云阳片区为主导的三峡库区核心增长极建设取得新成效,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80.0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市5.6%的增速,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忠县忠橙、奉节脐橙、巫山恋橙等由三峡库区孕育出的“宝贝”,为所在区域带来产量、产值的“双丰收”——2024年,忠县柑橘产量达50万吨、综合产值65亿元,奉节脐橙产量达50.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巫山恋橙产量达13万吨、综合产值11亿元;万州大瀑布群、奉节白帝城等景区不断提档升级,融入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高水平建设。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渝东南地区以打造乌江画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为此,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提升阿依河、乌江画廊等景点品质,2024年接待游客2820万人次,全县2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受惠于此。
与此同时,“武陵加工”特色产业集群也不遑多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发展以辣椒、黄连、莼菜为代表的“三色”产业,截至目前,产业种植总规模已超过75万亩;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打造“武陵药都”,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超过38万亩,产量达9万余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全力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海拔经济”成为当地强县富民的新动能。
种种亮眼成绩,是重庆兴业、强县、富民的生动写照,也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蒸蒸日上的磅礴动力。畅想未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如何再上新台阶?
“新质生产力,是未来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称。
农业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农业现代化,必须由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这与重庆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不谋而合——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发展。
未来,重庆将聚焦“城镇群”“大农村”“硬联通”“软联通”,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巴渝和美乡村,提升区域、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破除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壁垒,真正做到持续推动城乡发展向“新”提“质”。
编辑:王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