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⑦丨逐“绿”而行 绘就生态之美
作者:胡晨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1 07:52:00早春时节,微风裁开一池潋滟。登高远眺,美丽湖水库宛如天工打磨的一面玉镜,镶嵌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王朴村的襟怀中,将青葱阡陌、流云霞影尽揽入怀。湖畔步道上,三三两两的村民与游客或凭栏远眺,或漫步闲谈,好一幅北碚版《富春山居图》。
然而,就在一年前,这片清冽水域还是一处令村民掩鼻疾走的“臭水沟”。
美丽湖,是黑水滩河一级支流油坊河的末端湖库,此前因油坊河沿线场镇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管网错接等原因,导致湖水常年发黑发臭、泡沫滋生。
为给美丽湖“刮骨疗毒”,北碚区决定全面启动油坊河流域治理,从源头开始,拔除病根。疏浚河道、在沿岸建设生态缓冲带、打造生态湿地……这场“生态手术”,成功治愈了水体顽疾,也实现了村民亲水戏水的心愿。
近年来,在重庆如同美丽湖一般实现美丽嬗变的水体不在少数。
截至2025年1月,重庆累计完成治理1278个黑臭水体,消除黑臭面积299.3万余平方米,26个区县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小微水体水质显著改善,直接受益群众达80余万人。
从“一湖之变”到“整体之变”的背后,是重庆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生动实践。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一年来,重庆坚决扛起“上游责任”,锚定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总体目标奋楫笃行,用一个个亮眼成果,为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写下生动注脚。
水,愈发清澈——1万余个“巴渝治水”监测感知点让发现并处理水环境问题的平均时效从7天缩短至24小时内。截至202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
天,愈发蔚蓝——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评价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均达标,连续7年无重污染。
土地,愈发健康——2024年,重庆修复污染地块19块,提供净地1568亩,建成“无废医院”“无废学校”等“无废城市细胞”3500余个。
在重庆,生态向“绿”,工业发展也在逐“绿”而行。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厂生产车间不远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为工厂输送近20%的用电量,工厂内,中水回用、余热利用、高效能设备等齐上阵,助力单车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190余公斤;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凭借环己烷氧化液副产物的高效回收及环境“零排放”的绿色项目,每年减排废碱液3万吨以上……
2024年,重庆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7个、绿色园区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个,高质量发展“含绿量”节节攀升。
将目光越过厂区围栏,向着更广阔的社会场景延伸,不难发现,绿色浪潮早已漫入市井街巷,浸润着山城百姓的日常生活。
市民通过“碳惠通”小程序直接扫码或绑定公交卡乘坐公交车,便能获得可兑换公交券的碳积分,绿色出行方式转化为可流通的“生态货币”;2025年1月,“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不久后,重庆市民就能用上来自新疆的清洁电能。
从都市到乡村,从制造业到生活圈,美丽重庆建设步履不停,绿色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展望未来,如何令美丽长存、让绿色动能更澎湃?
赴京参加2025年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副主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给出破题思路——以“九治”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4年,余国东围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中小流域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提交的2件个人提案、8件联名提案被全国政协立案办理,将履职答卷写在了青山绿水间。
畅谈2025年现代化新重庆发展、为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建言献策时,他直抒胸臆:“持续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上踏出坚实足印。”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要高标准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一体推进“九治”全面见效,全域全面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清零,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25年,重庆预计建成30条美丽河湖、50条幸福河湖;完成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150家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保绩效等级,淘汰治理3.8万辆老旧车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4000个以上……重庆,用一项项数据锚定绿色发展进程,定下任务清单,巴山渝水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胡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