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伟专栏|海陵岛:在潮声里安放日子
作者:施崇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4 11:18:11阳春三月,湛江北桥公园的三角梅染红了清晨的薄雾。我和妻子登上开往阳江的列车,窗外的岭南丘陵渐次平坦,发黄的《水浒传》刚翻开半页,胸口突然发紧。老妻从前排探过身子,温水、药片、揉穴位,动作熟稔得像重复多年的晨间茶事。
南国温润的风是一剂解药。上了顺风车,听到海陵岛进货的顺风车司机给我们热烈讲着“南海一号”故事,海陵岛的潮水让我精神振奋。车子驶过十里海堤,咸湿的风涌进车窗,妻子忽然抓住我的手——海涛阵阵,椰林深处的银色沙滩像一幅巨毯,铺展在蓝天之下。
酒店房间的小小阳台装下了整片南海。远处,白里透蓝的海面上,渔船摇摇晃晃,像海上的舞者。翻卷若花的浪潮涌来又退去,像是在向我发出召唤。我们下楼,逐海而去,竟在海鲜餐馆撞见四位重庆老人,一群旅居者,他们红着脸膛用家乡话讲着从海南回重庆的自驾路上的趣闻。
返回酒店的路上,见一个穿白裙的中年女性倚在观海长廊喂鸥鹭。两个女人见面就熟,打过招呼,就亲热得如街坊。陈姐来自北京,和先生已是海陵岛生活了三个月的老居民。经她介绍,傍晚我们便搬进A栋,和她相近成邻居。29岁的湛江房东小杨提着水桶爬六楼气都不喘,她67岁的丹麦丈夫安装洗衣机时,我注意到他后颈晒脱了皮——这对夫妇在岛上经营着八套民宿,阳台上永远晾着雪白的床单。
菜市场是丈量生活的标尺。骑着陈姐借的小电驴穿过棕榈大道,闸坡农贸市场的石斑鱼在塑料盆里甩尾。妻子蹲在虾摊前比划价钱的模样,与在家乡菜市场挑冬笋的身影重叠。归途载着青椰与活虾,后视镜里掠过骑楼斑驳的砖墙,忽然懂得所谓旅居,不过是把厨房搬到另一片天空下。
傍晚,坐在公路咖啡车旁,看小情侣在“南海一号”复制船前拥吻,八百年前的南宋商船在博物馆里沉睡,像极了我们被海风浸透的旧时光。
临行前整天泡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里的古船骨架泛着幽蓝,破碎的陶罐堆成小山。解说员说至今无人知晓沉船真相,这让我想起岛上那些不问来处的相逢——北京陈姐送来煮海鲜粥的锅盆,丹麦房东送来切菜刀和晾衣架,早餐馆的姑娘教妻子用阳江话砍价。
离开前夜,妻子在整理行囊,发现夹在《水浒传》里的贝壳还渗着细沙。她把所剩不多的五味健脾散装进密封罐,忽然轻笑:“一大包都吃得差不多了,该是回家的时候了。”阳台外潮声如旧,洗衣机隆隆转动着,恍惚觉得这七日不过是把重庆的阴雨天,搬到南海边重新晾晒了一遍。
原来所谓乡愁,未必指向某个固定的坐标。当陌生的海风里飘来故乡的炊烟,当偶然的停驻生出细密的根须,所有的远方,都成了流动的故乡。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