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赋”之美

作者:秦华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5 07:52:00

辞和赋的有机组合,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统称辞赋。

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以荀子的《赋篇》为鼻祖的赋文,共铸辞赋文学之发端。汉代枚乘著《七发》,贾谊著《吊屈原赋》;以司马相如之《上林赋》、扬雄之《甘泉赋》、班固之《两都赋》、张衡之《二京赋》为代表的汉赋四大家作品,已达辞赋文学之高峰;西晋时期左思名篇《三都赋》更致一时洛阳纸贵。

到南北朝并衍,鲍照之《芜城赋》、徐陵之《鸳鸯赋》、庾信之《哀江南赋》多将两汉以散文入赋改骈文入赋,十分讲究骈偶对仗的骈赋盛行,乃辞赋大类之一。

至唐代,格律诗定型规范及完善,律赋时为科举取士“高考题目”。以今人眼光度之,律赋虽因应科考而法度谨严、所需技法高超,后学或难企善,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篇幅中等,文人墨客、科考举子以其锤炼文笔,不失为上佳之法,遂传习以越千年。

及至两宋,商业兴国,科技艺术更趋自由而多元。在古文运动影响下,文赋兴矣,以文坛巨擘苏东坡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为代表。唐宋时期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渐成口传户诵之名篇,不失用典之钩沉、说理之借喻、辞藻之华丽,兼有辞赋对偶的铿锵气势。

而元废律赋,明朝辞赋多涵悲怨,实良莠兼呈。清代则赋论赋品纷纭,奠“诗文赋”鼎立之基,而乾嘉时期赋文益发张扬宏阔,并各有起伏。

“五四”、新文化肇兴,八股文风沦落,市井白话为盛。而荀子的《劝学篇》、“滕、岳”之文虽韵散杂糅,亦颇受推崇,被视为名赋之篇。

“赋”,从古至今,历经改朝换代、风风雨雨,尚存活力,何也?因赋文乃兼具诗歌与散文共性之文体。诗歌适唱,而辞赋宜诵,韵律、节奏、对偶齐备,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内容则用典古奥而不无出处。万言大赋可纵横捭阖论国是;小铭小赋可闲坐独饮,“吐槽”心怨心艾。或睹物生情,或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改革春风吹拂,重燃辞赋之情,文坛圣手、旧学耆老,舞文弄墨、佳作迭出。继国学之营养,丰新赋之文库,可谓波澜壮阔,方兴未艾!

赋之比兴、用韵,与中国声诗传统一脉相承。宋戏文,元杂剧,明传奇,清之花部乱弹。如京剧、川剧等,其唱词之押韵、对偶、排比,有诗赋之余韵,其舞台表演在音乐统领之下,高亢则气势恢宏,婉转则韵味十足。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原所长、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

编辑:刘泳含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