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民情日记》里的暖心故事
作者:李航行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6 15:20:153月的清晨,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正街社区的黄葛树下,65岁的党员陈立民挎着工具包,踩着青石板路上的晨霜走向龙都小区。“老陈快来!3单元楼道灯又不亮了。”居民张大姐的呼唤声里,一场持续半年的“党员报到记”正在铜梁各个社区温暖上演。
褪色工作证与崭新承诺书
在龙都小区党群服务站,陈立民布满划痕的“铜梁电力公司”工作证旁,静静躺着印有党徽的《党员社区服务承诺书》。作为有着38年党龄的“老电力”,去年接到区委“双报到”通知时,他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社区不缺坐办公室的干部,就缺懂水电的师傅。”正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郑淮平的话让他坐不住,于是翻出尘封已久的工具箱。
这个建于1998年的老旧小区,电路老化问题困扰居民多年。陈立民带着青年党员组建“党员小分队”,利用周末绘制出全区首份“社区电路健康档案”。
当排查到独居老人李淑芳家时,陈立民发现其电表箱太老旧了。“现在党员管得宽,连我家跳闸都记在本本上。”李大娘指着陈立民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11月3日,更换龙都小区7处破损线槽”等80多条待办事项。
龙乡茶馆里的“板凳课堂”
距此3公里的南城街道岳阳社区,“00后”选调生柏颖正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搬进百年茶馆。雕花木桌上,印着“少云志愿者”字样的搪瓷杯冒着热气,墙上“铜梁龙”剪纸栩栩如生。“当年邱少云原部队就在咱们铜梁驻扎过……”83岁的老支书周德富的川剧腔调,引来20多位街坊。
这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堂”,源自柏颖两个月前的一次“尴尬”经历。那时她初次组织理论学习,会议室却只来了5位老人。“在龙乡铜梁搞宣传,得用龙灯摆场子。”社区老党员的点拨让她开窍。如今她的“理论+非遗”课堂场场爆满,最新一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讲座,伴着铜梁龙舞的鼓点,让种了半辈子地的村民王永福听得直拍大腿:“土地政策这么讲才入脑嘛!”
从“物理报到”到“化学融合”
据铜梁区委组织部统计,自“双报到”机制推行以来,铜梁全区党员报到率已达98%,7000余名党员累计解决民生实事4800余件,培育出“党员干部突击队”“少云志愿服务队”等21个特色品牌。
夜幕降临,陈立民工具箱里多了包居民塞的翰林酥,柏颖的民情日记本夹进了茶馆李婆婆送的龙纹书签。巴川河两岸,万家灯火中跃动的,正是这般细碎而温暖的“报到故事”。
编辑: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