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定“六项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抓作风建设
作者:王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7 20:36:15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担任各级党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正定制定出台改进作风“六项规定”,在宁德制定执行“十二项规定”,提出“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福州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浙江主持制定“十项规定”,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制定并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对党风建设的深刻认识、持续思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习近平同志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
在正定主持制定改进作风“六项规定”,“刹住新的不正之风”
1982年3月,习近平同志到河北省正定县任职,先后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当时,随着改革不断推进,正定也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纪律松弛、精神不振、作风漂浮,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不负责任。对此,习近平指出,“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他担任县委书记后即着手狠抓这项工作,制定出台了不少关于党风党纪方面的制度和举措。
1983年12月,习近平主持制定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即正定“六项规定”,主要是规范全县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六项规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总揽全局,抓大事;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搞好“一班人”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的统一;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尤其是强调反对官僚作风,注重工作实效,规定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县委常委都要在农村和厂矿学校建立若干个联系户和联系点,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好制度关键在落实。“六项规定”出台后,一时间尚未成风气,习近平非常重视制度落实落地,抓住不放,一抓到底。1984年3月末,习近平给正定四大家班子领导写了一封信《到基层寻找“源头活水”》,其中讲道:“现今,全年工作已基本部署就绪,大量工作转向落实,我们要脱身冗务,着眼于基层,着眼于实际。大家分包各线,联系乡镇,要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实实在在地调查研究一番,多了解一些真情实况,长一些真知灼见,更有效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调查所得,要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意见,直接告我。”“愿能以此为开端,兴起调查研究之风。”这些规定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正定县委机关作风焕然一新,让作风建设见真格、不走样,下基层成了干部的工作习惯。
习近平不仅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还以身作则,一身旧军装、一双大头鞋见证了他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不开小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调研,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走遍了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干部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出席会议、看各种文件、接待上级部门的各种视察检查,而且下来的领导不管大事小情,都要找乡镇“一把手”,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效率。他和各部门约法三章:除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外,其他部门一律不许发定期简报;各行政单位每周必须保证2至3天的“无会日”;必要的工作考核和检查,必须轻装简从、对口接待。这些举措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
在宁德主持制定“十二项规定”,提出“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从福建省厦门市调到当时全省经济最落后的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受陈旧观念影响,当时宁德地区存在大量干部违规占地建房的现象,也诱发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成为削弱干部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把查处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确定为惩治腐败工作的突破口,经过一年多努力,宁德地区共查处7392名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开启了抓“关键少数”的尝试。福鼎县(今福鼎市)龙安开发区干部乱占地、乱建房现象被查处后,老百姓评价说,过去是“党风不正看龙山”,如今是“党风端正看龙山”。
习近平说:“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在使用权力的时候就要让人民放心。怎么样才能让人民放心呢?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建章立制。”1989年3月底,在他的推动和主持下,宁德出台了《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即“宁德廉政十二条”。主要包括:一、在职期间不准以任何名义占地营建私房。二、不准个人介绍基建工程。三、不准贪污受贿和索贿。四、不准违反招工、招干、招生、毕业生分配、征兵、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和人事调动的有关规定,私自安插子女、亲友,谋求特殊照顾。五、不准在干部的提升、晋级和调配选拔上,违反组织原则和人事干部工作程序。六、公务往来不收礼,不向基层单位索要各种产品、礼品,索购紧俏商品。七、下基层不准大吃大喝。要严格要求按接待标准办伙食,按规定缴纳伙食费。八、不准公车私用。如特殊情况私事要用车,要向车辆管理单位缴纳用车费。九、不准利用职便以任何名义参与经商办企业。十、不准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奖励。十一、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带头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准为违法乱纪的人和犯罪分子说情袒护、徇私枉法。十二、教育管理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5月又出台《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共五条。一是不准购买新的进口豪华汽车。二是不准修建超标准的办公楼、宿舍。三是领导下乡要轻车简从,不要到当地边界迎接上级领导。四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除有关人员外,不要层层增加陪同人员。五是今后领导干部生病,各部门、各单位不能用公款赠送慰问品,不能以各种理由用公款向领导赠送礼品;如有违者,财务部门不予报销,领导干部要把物品退还有关部门、单位或上交。宁德的干部们回忆说,习近平同志抓作风建设“态度非常坚决、决心非常坚定,力度非常大、实效非常好”。
习近平还倡导“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求宁德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的一条主线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四项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核心和关键是促发展。他率先垂范,亲自践行,在宁德一年零十一个月的时间,他基本走遍了闽东9县所有的乡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他带头下基层宣讲、调研、接访、办公,带头沉下身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曾“三进下党”,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四下基层”这一实践创造和工作方法后来推向了全国。
在福州把改变干部作风作为工作突破口,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福州虽然是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当时的福州不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办事效率也差强人意。一些党员干部庸懒散漫、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现象较为突出,企业和群众办事门难进、事难办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经过扎实的调研,习近平把改变干部作风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1991年2月20日,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为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他大力倡导和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强调“‘马上就办’加上‘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切实转变作风,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开创新局面。”短短几年时间,福州机关作风明显转变,抓执行、讲效率、重实效成为福州市各级干部的行动自觉。
当时,招商引资是福州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客商对投资项目审批反应非常强烈,外商到福州设立公司、投资设厂,正常情况下走完所有流程至少要盖140多个公章,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针对福州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这一问题,1991年3月27日,在融侨工业区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要采取“一栋楼”办公和有关部门委托代理、上门服务等办法,减少图章和公章“旅行”,在全国开创了集中开展行政审批的先河,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为推动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发展,习近平指示福州相关部门在马尾起草出台了配套支持发展的12条意见,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在他的推动下,福州在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集结了全市20多个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实行联合办公,大大提高了项目审批速度,例如,一位韩国商人到马尾投资办金刚石厂,仅用2天时间就办好了全部手续。
在浙江主持制定“十项规定”,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
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调任浙江。主政浙江时,为推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习近平推动制定颁布了《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定》和《关于转变作风的决定》。2005年9月,在习近平的要求下,浙江省委就切实加强省委常委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作出“十项规定”:坚持基层联系点制度,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健全与省级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联系制度,建立领导作形势报告制度,从严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切实精简文件,切实减少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不干预新闻单位的报道安排,切实做到轻车简从,大力减少应酬活动。“十项规定”在浙江日报公开,接受全省人民监督。
习近平在浙江高度重视基层调研,他向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深、实、细、准、效”的调研要求,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三个“跑遍”,“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并以身作则要求每位省委常委确定1个县(市、区)、1个乡镇(街道)、1个村(社区)为基层联系点。他自己身体力行、作出示范,履新浙江一年多就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每年用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调研足迹遍及浙江大地,“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浙江等重大决策部署,都是他在深入调研之后作出的。
习近平持续推行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他指出,“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2003年9月,他曾带着浙江省三级主要领导,到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浦江县接待来访群众,现场解决问题。此后,浙江全面开展了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全省各级普遍建立了领导下访的长效机制。
2007年,浙江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习近平提出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兴学习之风,完善学习制度,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二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方式,深化政务公开制度;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活动,进一步改进会风和文风,坚持和深化领导干部下访、约访等制度;四是改进和规范公务接待,不得搞层层陪同,推行自助餐或者便餐、快餐;五是坚决刹住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不良风气;六是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问题,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还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专栏“之江新语”上发表了232篇短论,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及时回答群众关切,浅显易懂地讲道理,很受欢迎,群众说这是“用大白话,谈大问题”,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之江新语》一书出版。
在上海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根本保证,践行“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
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调任上海。虽然在上海只工作了短短7个月,但他马不停蹄考察了全市19个区县,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对上海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兑现了他初到上海立下的“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的承诺。
2007年4月,习近平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实现上海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上海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做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上海第九届党代会后,习近平主持起草了新一届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加强自身建设意见,之后又带头起草了新一届市委工作规则。在2007年8月的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他又提出了两个重大判断:“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反腐败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一片净土。”“任何一名领导干部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为此,他十分重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强调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战斗力;要求把作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之中;强调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权力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这“五关”。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持续注重调查研究,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注重从基层一线寻找解难题、破瓶颈的钥匙,深入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调研,敢于直面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下决心解决什么问题,给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留下了“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的深刻印象和宝贵财富。
党的十八大后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推动作风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作风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改进工作作风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发挥了“头雁效应”。
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根据过去几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更加切合工作实际,增强了指导性和操作性。党的二十大后,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再次把作风建设摆上议程,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强调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1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都对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出新要求,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党的建设满盘皆活。一年一个样,13年大变样,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扭转了“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局面,极大提升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中央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成为人民的心声、社会的共识。如今,中央八项规定已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金色名片”,推动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
从地方到中央,从正定“六项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同志崇尚实干、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鲜明意识一以贯之,以作风建设开题破局、动真格、敢碰硬、“抓常、抓细、抓长”的思想方法一以贯之,真正管出习惯、抓出实效、化风成俗的工作成效一以贯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驰而不息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动力!
(图片来源: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网站)
(作者系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副教授)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