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物见·乡村振兴| 第一书记在现场①医者仁心慰茶山

作者:谢国邦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8 11:27:26

编者按:

2023年6月,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向开州区派出的第二轮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乡村这个广阔天地。近两年来,各位驻村第一书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勤于谋划、勇于实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切实成效。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驻镇工作队、重庆市开州区融媒体中心特策划推出“物见·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在现场”系列报道,并通过相关工作物件见证的方式,讲述驻村第一书记用心用情、献智献力的生动故事。

本期人物: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紫金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浩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检验技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驻村第一书记 段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护士长、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驻村第一书记 孙大治

【物件讲述这是一份老党员率先跟村集体签下的茶园返租倒包合同——在千亩茶山遇上发展瓶颈之时,这位老党员以带头承包茶园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背后,更是驻村工作队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以党建促进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今年春天,气温回升得比往年晚一些,3月中旬,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紫金村芽茶才刚刚开始采摘。在和煦的阳光下,漫山茶园的新叶迎风舒展。村民杨祥富黝黑的脸庞绽放出笑容,两年前,正是他的一个举动,让这片茶山重获生机。

“我是党员,我来带头签合同!”

2023年那个炎热的夏日,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紫金村委会会议室的沉闷。老党员杨祥富带头承包茶园,开启返租倒包的产业发展模式,村里1000余亩茶园告别无人管护的历史。也正是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表态,让紫金村刚刚显示出生机的茶产业得以延续。

面对田地里杂草比茶树还高的窘状,杨祥富之所以能率先站出来,与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密不可分,也是驻村第一书记王浩努力的结果

这两年,除了紫金村,红旗村、年华村的两位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山区,以医者仁心的精神,立足帮扶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乡村蜕变的关键力量。

党员带头“返租倒包”,千亩茶园焕发生机

两年前,重医附二院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浩来到紫金村,就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紫金村村集体新发展起来的茶产业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茶树虽种了下去,但责任不到人,管护不到位,一株株茶树淹没在杂草中,始终采不到茶叶,“奄奄一息”。

把责任明确下来,把管护抓上手。紫金村村党支部意识到,要让茶产业壮大起来,必须打破以前的“大锅饭”模式。问题摆在眼前,看着一株株凋敝的茶树,村里根本没有人愿意承包。

“利用一早一晚的空闲时间,我们挨家挨户地动员,但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2023年5月,王浩刚刚来到紫金村,连续两个月入户宣传发动村民,却并未得到大家的支持。

随后,王浩调整策略,从党员入手,号召党员先行。他先后4次组织党员开会,详细讲解茶产业发展对于紫金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意义,连续10多次进入党员家中,结合实际讲解返租倒包的效益。

“从大了讲能促进全村产业发展,从小了说能增加大家收入,我最终把王书记的话听进了心里。”杨祥富成了村里返租倒包的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近10人相继承包了近1000亩茶园。

红旗村和年华村也是大进镇发展茶叶的主阵地。重医附二院主任检验技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段亮是红旗村驻村第一书记,重医附二院心内科护士长孙大治是年华村驻村第一书记,他们都是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让茶产业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在各方努力下,2024年,红旗村被评为开州区5A星级村社党组织。

协调医疗资源,守护村民健康

刚驻村时,孙大治在走访中了解到,年华村60多岁的村民胡洪根因脑溢血导致下肢瘫痪。孙大治专门联系康复科医生前来指导胡洪根康复治疗,还自掏腰包为胡洪根买来康复锻炼设备,并每周上门了解其康复情况。半年后,胡洪根终于站了起来。

同样守护着村民健康的,还有段亮

“现在我看书或看电视半个小时,就会休息几分钟。”红旗村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杨言坤说,是段叔叔带着城里的大专家前来告诉村里的小朋友如何保护视力。

2024年11月,段亮邀请重庆市科青联专家及代表一行开展入户走访及科普宣传活动,向村民宣传慢性病预防知识,开展儿童、青少年等人群眼健康和口腔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并发放科普图书《给孩子的爱眼之书》《给孩子的护齿之书》等,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以科技之光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王浩、段亮他们还对村里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开展专家远程会诊,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进入秦巴山里,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去年下半年,紫金村一名4岁的儿童连续发烧两个星期,一直不见好转。王浩立即联系大进镇中心卫生院和重医附二院的专家联合进行远程会诊。

根据卫生检查报告结果,专家经过远程诊断,给出了治疗方案。一个星期后,这名儿童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有了好转。

自2023年,大进镇的3名驻村第一书记联合重医附二院的专家,利用当地卫生院的检查报告进行远程会诊,先后会诊10多批次,当地群众近100人的病情得到诊断。

“带村民一程”,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感

3月20日,年华村村民赵春武凑齐23个土鸡蛋,第二天就出现在重医附二院渝中院区的乡村振兴产品专柜旁,很快鸡蛋被人抢购一空。

赵春武家的农产品能走出大山,得益于孙大治。

孙大治第一次走进赵春武家,就发现他家种了很多红薯。“再多有什么用,也换不成钱。”面对赵春武的抱怨,细心的孙大治想起了办法。

孙大治让赵春武把红薯制作成淀粉,带人到赵春武家将300多公斤淀粉全部收购。

“红薯淀粉我卖了3000多元,一下就有了动力。”赵春武说,有了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他家的不少农产品不但卖得出去,还卖出了好价钱,致富的积极性一下高涨。去年,他家的农产品收入近3万元。

这两年,重医附二院各个院区的乡村振兴产品专柜,为大进镇销售茶叶、牛肉、土鸡等农产品超过了200万元。

“只要‘博导书记’路过,不用我招手,他就会停下车带我一程。”说起驻村工作队,红旗村村民黄世伦感到格外亲切。

在红旗村,段亮进村入户,在路上遇到步行的村民,总会停下车来问要不要捎上一程,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习惯。每次稍路时,段亮也总会询问村民近况,如果听到需要帮助的,立马力所能及地积极帮忙。

此外,段亮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还在红旗村开展帮办和代办服务,“两办”服务联系小卡片贴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只要有需求,他们就会立即上门服务。

如今,紫金村的宽仁紫金亭格外醒目,这里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这是王浩协调资金为当地群众修建的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附近的村民闲暇时常在此打牌聊天,同时这里也是政策宣讲和矛盾纠纷化解的地方。

无论是销售农产品,还是提供上门服务,甚至是为有需求的村民找工作,一件件事迹在当地都被传为佳话。一个个远道而来的驻村工作队队员,用自己的行动,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一书记驻村感言:真正走进村民中去,才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我们从城市来到乡村,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我们深知,一份份病历或检测报告,背后是一个家庭。今后回到医院的工作岗位,我们将如同在村里一样,守护好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和平安。】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孙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