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专栏|堑场坝上的月亮
作者:熊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3-28 15:50:05前日,弟弟打来电话,告诉我妈妈要去医院陪爸爸。刚才,妈妈电话中告诉我,昨晚她和弟弟妹妹一起在医院陪爸爸,白天她一直在补觉。妈妈特别强调,爸爸没事了,让我不要担心。我眯起充血的双眼,终究像启封圆月一般启封了堑场坝上的月亮。
一
准确说,堑场坝算不上是坝,就是两脊走向的山脉形成的一条槽口地的进出口,既是一个大队(村),又是胜利公社(乡)的所在地。它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摇篮地,在我心中一直涌动着勃勃生机的律动。
那年,我和妹妹从一位叔叔肩挑的竹筐里蹦落在堑场坝上,从此,就沾上了它的地气。
那儿方寸天地没有一丁点儿的惊扰,湛蓝洁净、清亮静谧;那儿的长辈脑子里没有一丁点儿的杂思,心念向内,饱暖是他们的惟愿所求……总之,那儿的人们有一份稀有的满足和固执、浪漫的坚守。
彼时,5岁的我一下就被堑场坝上的月亮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如同聚光灯一般,打在我和妹妹连同从妈妈肚子里陆续跑出来的弟弟们身上。一篾筐猪草、一背篼干柴、一根红头绳……在那小小的时候,被这些小小的东西所吸引,一天天乐此不疲,狂欢嬉笑到在地上打滚,直到大人手拿“荆竹条子”来吆唤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那时,除了玩耍,我最喜欢的事就是一个人仰起头看月亮。
天空似电视,月亮和星星如电视剧一般深深吸引着我。有一次,我干脆躺在一堆苞谷秆上看月亮,看着看着,竟一不小心飞进了月宫,变成了“小嫦娥”,追着玉兔蹦跳、随着嫦娥轻舞……
“快起来啊,大女子,谨防着凉!”外婆心疼地把我从梦中拉起,牵着我回家。她从墙上取下油灯,摘下灯罩,抽出头上的簪子,拨了拨灯芯,再把簪子插回发髻里,笼上灯罩,屋里一下亮堂多了,但远不及窗口倾泻进来的月光那么清亮。
我努力回味着刚才的那个“小嫦娥”,又进入了梦乡。妈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不知道,只有外婆和月亮知道。那是我一生中最轻盈的时光,仿佛在阳光下也照不出一丝阴影,我的心像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
次日清晨,妈妈叫醒我们起床后,便又出门去了。
渐渐地,我明白了,那是融合了冒险、友情与向往的成长之路,途中收获的关爱、温馨与感动,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二
那是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月亮调皮地把头从窗口伸进来,将象牙色的光撒在我们的床上——床的这头睡着我和妹妹,那头睡着母亲和大姨,我们姐妹在她们姐妹的围拥中入睡。
从梦中醒来的我,听到了那头姐妹的心语。
“大姐,我倒是不要紧,什么苦都能吃,认命,就是苦了我的孩子。”母亲低低的声音被鼻子里面的东西阻塞着。
“幺妹,天大的事都难不倒你,一咬牙就过去了,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大姨低低的声音抵挡着鼻子里的东西。
不知月亮是什么时候溜走的,妈妈和大姨谈话的内容和想表达的意思,我全然不懂。但我知道,一定是因为妈妈有事,所以我们才离开了爸爸。我大气都不敢出,把头缩进被子里,一颗颗滚落进嘴里的咸咸的珠子,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它的苦涩,这种苦涩是一个叫“命”的东西给的,尽管我还不知道“命”是什么东西。
那晚以后,一个无忧无虑、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女子,再也不睡在苞谷秆上看月亮了,变成了妈妈的搭伴“尾巴”,开始读着晨曦晚照、自由的风雨雷电声,尽情地接受它们带给年幼的我全新的生命体会。
在社员的堂屋里,我目睹妈妈调解着大人之间的不愉快;在一个很大的院坝里,听叔叔念着每户人家挣得的工分,看大家称着粮食分割猪牛羊肉;在一个很大的房子里,男女老少围坐在一堆柴火旁,听妈妈讲很多我仍然听不懂的话,时常熟睡在她的怀里。
“大女子,快醒醒,我们回家了!”妈妈兴奋地拍着我轻呼。
回家的路,是一程又一程令人心醉的月色之旅。那皎洁的月光如梦似幻,渺如烟云,笼罩着我的身心,无数星星向我眨巴着眼,虫鸣声灌满了我的双耳。
忽然,“喵喵喵”的叫声,惊恐到我全身发抖地一头钻进妈妈厚厚的棉袄里。
妈妈紧紧地抱住我:“我们不怕,是野猫在追逐。来,听妈妈给你唱首歌。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记不清有多少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妈妈一手牵着我,一手拿着火把或手电筒来照亮我们回家的路。
三
堑场坝什么都好,就是缺水。于是,父亲拿出3个多月的工资,由乡亲们出工,在家门口合力挖了一口大水塘,可供我们一年四季的人畜饮用。
从那时起,我便拥有了两轮月亮,一轮悬挂天际,照亮夜空;另一轮则倒映在水中,静谧而深邃。它们仿佛化作强大的磁场,牵引着我,让我将那些短暂易逝的美好化为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些力量促使我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染自己。我总认为,月亮的本身就是叙事的,她向我们讲述它的过去,表达它的现在,也让我们应景在它的四季中。
我们姐弟确实因妈妈的“命”而得福,才得以被堑场坝上的月亮无数次地亲吻过额头,生长出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
堑场坝上的月亮,自孩提时我第一次仰望它起,它就钻进了我的心里,再也出不来了。
(2025年元月3日,周五,晴,成稿于听蓝湾)
编辑:王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