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调查研究”为何位列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
作者:燕艺婷
文章来源:指点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5-03-29 18:27:15坚定信仰,必先敬畏规矩;规矩越明,作风才会刚正。
当前,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全党再次开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向作风宣战的时代宣示,也是我们党进一步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立本之举。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八项规定,这份关于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根植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的时代热词,有力有效地纯洁了党风政风,引领了民风社风,深刻改变了中国。
翻开中央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作为开篇之首,这不仅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弘扬传承,更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让我们沿着历史经纬,触摸真理的温度,共同探寻这个蕴含着全面从严治党密码的“传家宝”。
“调查研究”从何而来?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传家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早在党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是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他历时32天调研成形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指出中国革命的力量就存在于农民力量中,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到了1941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设立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并迅速在全党蔚然成风。
1961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的作风,这一年也成为党史上有名的“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
当年,我们靠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为夺取中国革命一个又一个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天,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
高度重视并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一直伴随习近平同志的从政之路。在正定工作3年,他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刚到宁德不久,他一个月跑遍闽东9个县;在福州工作期间,他推动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在浙江当省委书记,一年时间他走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带动全省调查研究如火如荼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地点上看,他的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听民声、问冷暖、察民情,步履不停;从调研主题上看,涵盖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在脱贫攻坚、创新发展、科教文卫、生态保护、历史传承等方面认识国情、探求规律。
正是扎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铺就了中国发展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为何如此重要?
1983年,习近平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针对当时突出的作风问题,主持制定了改进领导作风“六项规定”,里面就有“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这对于今天的国家治理仍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40多年前的“六项规定”与今天的“中央八项规定”一脉相承。站在历史的维度来审视,中央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列为第一位,犹如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上锚定了行动作风的指南针。
纵观中央八项规定,都是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而展开,提纲挈领的关键举措就在于“改进调查研究”。
首先,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到啃掉“硬骨头”的有效办法、越过“激流险滩”的科学路径,才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其次,调查研究必须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一切正确决策,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得来。说到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会议上回忆,我们之所以能够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也诠释了调查研究在把握发展规律、引领时代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调查研究之所以重要,更因为它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像一座桥,连着理论和实际、决策与举措、党心与民心。做到实事求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真理先在脚下,真理重在脚力。
如何改进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最能检验一个政党、一个团队、一个党员干部的作风成色。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但一些地方蜻蜓点水式调研、钦差式调研、被动式调研、嫌贫爱富式调研等现象仍有发生,这些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与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水火不容,与党中央的期待要求格格不入。
改进调查研究,“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必须转变作风,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黑天鹅”“灰犀牛”“拦路虎”,让“传家宝”成为破题解难的“金钥匙”。
要“解剖麻雀”,不能“蜻蜓点水”。调查研究不能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用“解剖麻雀”的细致态度全面掌握情况,仔细观察清楚“麻雀”全貌,检查清楚“眼耳口鼻”“羽毛皮肤”,梳理清楚“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和“五脏六腑”,收集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既要以小见大,还要见微知著。
要“下马看花”,不能“走马观花”。下基层调研不能走马观花,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要主动“下马”,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不走过场。既要“身入”,又要“心入”,既看“门面窗口”,又看“犄角旮旯”,多接些地气、多了解实情,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搞精准。
要“脱下皮鞋”,不能“戴着官帽”。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脱下皮鞋换布鞋,摘下官帽换草帽,拜人民为师、当群众学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发挥调查研究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中的作用。
要“脚踏实地”,不能“浮皮潦草”。决策部署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罔顾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要实事求是开展调研,既要发现先进,又不能回避问题,既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也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注重调研实效,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
今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铺开。让我们一起回味:1984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给县四大班子领导写过一封信,信中说,“上上下下都希望我们有一个新作风”,结尾处又言明,“愿以此为开端,兴起调查研究之风。”
环视现在,春光正是好,调研正当时。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