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邓训晶专栏|回不去的老屋

作者:邓训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01 09:40:46

假期期间,我们姊妹几个回了一趟老家。久久伫立在老屋前,我们唏嘘不已,一股乡愁弥漫,令人热泪盈眶。这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在这里度过。直到我结婚那一天,我才离开了老屋,离开了父母的家。

我们的老屋是在一个深深的庭院里,从大门进来到后门,有三重天井,住着十来户邻居。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相处出了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我们院子里下雨时,根本不用担心晒在外面的衣服,有人会帮着收回去;哪怕不在家,来客了,也有人会帮着热情接待;有事情忙而孩子没人带时,只要说一声,马上就有人说“放到我家来”;每到晚上,前后门一关,我们院子就像开文艺晚会一样,唱川戏的,跳舞的,聊天的,连小猫小狗都穿来穿去凑热闹。

漫步第一个天井,这是一个大染坊,当年染匠李二爷带着他的一家人染布。过去,人们生活还不富裕,衣服颜色多数还是灰黑蓝。为了节约,很多大人买来白布并将白布染成喜欢的颜色,给孩子做衣服。

小妹说,还记得我们在布里躲猫猫吗?我怎么会忘记。街沿边每天都挂满了李二爷晾晒的染布。密密麻麻的,我们就在布丛中玩耍。

一天下午趁大人都不在,我们几个小孩子各自拿了一件衣服,丢到染锅里去染。搅拌了一会儿,我们以为染好了,捞起来一看,衣服被染得花里胡哨的。那天晚上,传出一阵阵挨打的哭声。后来李二爷给我们重新染了一遍,大家高兴地当新衣穿,全然忘记了挨打的事。

第二个天井住着我的书友薛伯伯。他时常坐在桌前,手握一本书,面前放着一杯酒,一碟胡豆或花生米。他眼睛不离书,津津有味地抿一口酒,手在碟子里“盲夹”,常常是夹起一颗豆又掉进碟子里,他又夹,吃一颗花生米可能要夹五六次。还记得我才读三年级时,他就拿一本书给我看,那本书叫《古城春色》,我越看越起劲。从此,我爱上了看书,成了小书迷。以至于当我们家获得全国“书香之家”的荣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薛伯伯,是他带领我遨游在书海里。

我们家住在第三个天井,是院子的最高处。邻居里有爱唱戏的四姑,她喜欢拍着桌沿唱川戏。她最爱唱《红楼梦》选段,每当唱到动情处,四姑就会热泪滚滚,连我们这些听众也忘记了吃饭。有会绩麻线的许婆婆,妈妈会让许婆婆教我绩麻线挣学费。还有比我大稍大的几位邻家姐姐,她们可爱美了。我从小看着她们用火柴棍画眉毛,用红纸抿口红,用烧热的铁丝烫刘海……

随着季节的更替,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起来,但老院子成了危房,邻居们也都陆续搬离了。现在老屋已有一半坍塌了,往日的热闹一去不复返。

面对老屋,我抚摸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回眸那些过往——真是回不去的老屋,挥不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亲情。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