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作者:《当代党员》编辑部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07 07:57:26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决胜“十四五”,关键之年当谋关键之策、有关键之为。

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在决胜“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只有持续筑牢作风基石,我们党才能不断焕发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早在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八项规定即出台。这是新时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这一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深刻改变了中国。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登绝顶莫辞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没有休止符,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整饬“新”“隐”扬作风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

党的十八大以前,党内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部分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会所里的歪风”“车轮上的腐败”等现象层出不穷。

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与落实,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掀起了一场激浊扬清的风气巨变。

10多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已成为烙印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的“关键词”,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如今,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好转,但作风问题仍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反复性,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务须提防。

“我本以为‘何家大院’是彰显我一生成就的‘功绩碑’,现在却变成了铭刻我违纪违法行为的耻辱柱。”2023年6月,重庆市某区政协原主席何某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重庆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4年1月,何某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何某某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深陷腐败的泥沼?

1999年,何某某任某县环保局局长后,收受了来自工程建设老板曾某的第一笔贿赂款,感受到权力变现快感的何某某在此后一次次突破底线,在1997年至2023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涉嫌非法收受财物近2000万元。

“我一只手拉着商人老板,另一只手拉着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将自己作为‘钱’和‘权’的连接点。”何某某说。

不仅如此,何某某还常进行“亲属间行受贿”,以一人腐带动夫妻贪,与亲兄弟“明算账”,让亲友成为何某某的受贿渠道。其中,何某某将自己的胞弟变为“白手套”,指使胞弟在农村老家修建耗资数百万元、占地数十亩的“何家大院”。通过胞弟、亲友间的“掩护”,以投资收益、放贷收息等方式掩盖违法犯罪行为,以他人名义开设银行账户、找他人代持资产等方式隔离风险,妄图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等隐蔽性手段规避组织调查。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025年3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通报,王某某被“双开”。王某某曾任中国进出口银行某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通过虚假贸易、以借为名、收受房产等方式接受利益输送,涉案问题多、时间跨度长、利益输送隐蔽,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交织的典型。

2023年12月,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5起新型受贿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某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某某以“合作投资”为名收受贿赂问题,此类打着“合作投资”幌子行受贿的情形隐蔽性强,不易被发觉。

从“矿泉水瓶装茅台”、虚拟货币红包、直播打赏式受贿,到以电子礼品卡、提货券、合作投资等方式违规收送礼品,“四风”穿上“隐身衣”、出现“新变种”。

面对不断迭代的新问题,要看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治理标尺,只有常学常新,才能更好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

以案为鉴肃正纪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

自2013年9月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每月通报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万余起,以强力震慑狠刹歪风邪气。

越是问题反复,越是隐形变异,越是要防止疲劳厌战的情绪,紧盯重点、靶向施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

就拿何某某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来说,何某某的堕落根源就在于“想要通过当官来发财”。让这些念想在内心生根发芽的干部,一旦遇上越界的政商关系,突破底线,人就会深陷其中。这就是典型的初心使命不牢固、理想信念不坚定。

而加强新时代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就需要以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为契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决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制度从“立规矩”向“见长效”升级。重庆各区县部门正安排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学习教育为契机,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再者,此次学习教育强调,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学习教育。

从既往通报的案例来看,搞不正之风的主体是手握一定权力的干部,其中不乏一些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一些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一“政治必修课”学习不够,容易被腐蚀,需要严管厚爱,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

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因为“四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是腐败滋长的温床。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虽然今天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面临的形势,和当年已然不同,但抓作风建设的根和本是没有变的。我们党从栉风沐雨的年代走来,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再到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脉相承的人民情怀,也为人心向背作出了历史的注脚。

警钟长鸣筑防线

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由风及腐、风腐交织正是不少违纪违法案件的共同点。

翻阅这本最鲜活的“教科书”,何某某、王某某、杨某某的忏悔声犹在耳畔。“对小事小节不太注意,最后小事就变成大事”的忏悔,虽悔之晚矣,却可警示世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正风肃纪反腐贯通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大胆干事创业。”

严,贯穿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各方面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就有关于作风建设的严格的纪律约束和惩戒,坚持严的指导思想和严的标准,也始终贯穿新时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过程。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近年来,重庆狠抓作风建设、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2025年1月,重庆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5起,处分289人。

党的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先后开展,全党上下惕厉自省、慎终如始,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贯穿始终,从“打铁还需自身硬”走向了“打铁必须自身硬”。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彰显了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彰显了党的使命担当和行动自觉,彰显了党一以贯之推进作风建设的决心。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序开展,广大党员干部需以坚定的意志,一体推进学查改,在学中知敬畏、在查中找差距、在改中见实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全面深入查找自身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所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在前进道路上,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有重大的风险考验。越是爬坡过坎、风高浪急,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好作风好形象奋进新征程。

编辑:王婉玲 陈诚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