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AI
——重庆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场景扫描
作者:许幼飞 陈骅 唐余方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07 07:59:15今年以来,若问什么最为热门,AI(人工智能)必定是备受追捧的答案之一。
从汽车智能驾驶领域的蓬勃发展,到DeepSeek智能问答工具的广泛应用,AI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重塑社会运行模式。
2025年3月,重庆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3年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治理样板。
那么,这令人期待的城市样板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光明前景?
先进算法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碰撞出产业升级的璀璨火花;AI全面融入城市治理体系,驱动城市高效、流畅运转;智能应用灿若繁星,点亮寻常百姓的数字生活……类似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正如市委书记袁家军所描述的那样:“重庆是一座超大规模城市,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具有丰富场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广阔的空间催发更多深度求索,AI越智能,重庆就越要紧紧抓住这一科技浪潮带来的机遇,与AI互补共生、协同发展。
场景一:“千车千面”私人定制
步入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装车间,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智能化生产线跃然眼前。
这里,鲜见工人穿梭的身影,高精度机械臂在精准地组装着汽车的每一个部件;几乎听不到传统工厂嘈杂的机械声,取而代之的是机器运转的轻微“嗡嗡”声和偶尔传来的指令确认声。
在总装车间的主线体区域,十几辆组装完毕的汽车正在自主学习各种功能,有的在开关车窗,有的则练习“深蹲”调节底盘高度。
“刚下线的车要到这里进行软件的实时刷写和配置。我们采用软件自动封测工艺,整个数据灌装由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分钟,软件的正确性与安全性也高达100%。”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装车间主管金世林介绍道。
金世林加入长安汽车已经9年,能见证这场智能制造的变革,他感慨万千。
以往工厂在造车生产中,需要做什么样的零部件、如何装配,是通过“清单、明细”来指导。因此对于车企和客户而言,一款车型只有高中低3个配置可以销售和选择。
“现在不同了,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造车更加智能化,我们可以提供数百种个性化定制方案供客户自由选择。”金世林称,“通过5G网络与智能系统,客户的订单信息会实时传递至生产线,确保每一辆汽车的配置、动力系统、颜色和内饰都能够精准匹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整个周期大约3天。”
汽车软件的个性化定制带来了功能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人工检查无法区分车辆功能差异的问题。
“总装车间采用长安首创的云质检‘黑科技’,能对车辆的数百项功能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检查,确保下线的每一辆车都达到优秀品质。”金世林直言。
无联接不数据,无数据不智能。
这座由中国联通、华为与长安汽车联手打造的全域5G数智AI柔性超级工厂,实现了全工厂硬件设备数据的采集上云,并与各生产系统软件数据深度融合。由此,工厂的制造效率综合提升20%、成本降低20%、能耗降低19%,虽然去年9月才投产,但年底产能已达2.4万辆。
长安汽车的焕新之路也是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作为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行业的“制造重镇”,重庆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1月19日已累计实施6900多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建成183座市级智能工厂和1096个数字化车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挥作用,重庆制造业向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场景二:巡检“机器狗”上岗作业
清晨的雾气还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一项目场站弥漫,一只通体黑色的智能“机器狗”已敏捷地穿梭于管廊之间,进行巡检工作。
现场环境复杂,油罐林立,这只智能“机器狗”却镇定自若。
只见它摆动“小脑袋”,“四足”迅速响应,干净利落地完成原地360度转弯、攀爬楼梯等动作。每到一个油罐前,它便短暂停留10余秒,凭借“双眼”隔空确认罐体内部的液位与压力数据,并自动分析有无安全隐患。
这只智能“机器狗”正是由重庆本土企业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防爆四足机器人。
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巡检工作一直是一项重要而繁重的任务,例如油罐巡检,过去只能靠工人爬上数米高的油罐,观察罐体液位计和压力表,判断是否需要做排气处理。
“每个罐体2至3小时就要巡查一次,遇上极端天气频率更高。”七腾机器人公司企划总监张喆称,“但一个石油厂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储油罐,巡检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员,而且工作强度大,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针对这一“痛点”,七腾机器人公司在2020年研发出一款防爆四足机器人,用于石油化工等防爆作业场景。
除了通过红外成像的“眼睛”隔空探测罐体内情况,它还可以通过“嗅觉”判断环境中是否发生危险气体泄漏等情况;利用灵敏的“耳朵”判断设备运行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通过比对声纹发现最微小的故障风险。
这款防爆四足机器人还在不断升级,目前已搭载了500多种识别算法,能够在20秒内完成数据的收集、判断、预警和隐患告警,检测的准确率在国内同行业里达到领先水平。
“防爆四足机器人已经能完全替代由6人组成的巡检小组了。”张喆直言。
由于切实打通了石油化工安全巡检“最后一公里”,防爆四足机器人一经面世就订单不断。2024年,七腾机器人公司国内销售额达9亿元,其产品甚至远销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地。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重庆正以“机器人+”应用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2024年,重庆机器人产量突破6万套,全产业链产值超370亿元。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会长申文求称。
场景三:为渣土车戴上电子“紧箍咒”
3月24日下午2时35分,一辆容积22立方米的渣土车在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一工地装载完毕。
在出场口,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向它发放电子渣票,这辆车有了此次行程的电子身份证,与其相关的工地信息、车辆号牌、运输路线等全部关联到了“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
与此同时,出场口的智能设备也对这辆车进行了抓拍,应用的AI算法识别比对抓拍到的信息,车辆密闭情况、建筑垃圾运输许可、道路运输证等信息全部符合规范后,它才得以顺利出场。
出场后,这辆渣土车沿着“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生成的路线行驶,19分钟后到达位于重庆绕城高速北侧的回填场。在回填场入场口,智能设备自动识别了它的车辆号牌,并与电子渣票信息进行比对,比对信息相符后,它成功进入回填场处置渣土。
每天,重庆中心城区大约要发放5000张电子渣票,这意味着,约5000车次的渣土被全面监管着,实现了可溯源、可追踪。
“‘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的AI赋能,为工程渣土的治理监管装上了‘智慧大脑’,实现了渣土运输车辆的‘云管理’。”重庆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重庆是一座超大城市,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施工中产生的工程渣土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渣土车在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冒装撒漏、违规倾倒等行为,不仅严重污染城市环境,而且危害交通安全,是城市治理中的重难点问题。
“渣土运输链条长,夜间运输居多,其违章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取证难度大,人工执法非常困难。”该工作人员坦言。
为了破解渣土运输的治理困境,2024年10月,市环卫中心对九龙坡区“渣土车监管一件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建筑垃圾智慧管理平台和重庆市建筑垃圾治理监管平台等3个应用进行迭代升级,并整合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数据,上线了更加智能的“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
“这一应用实现了‘一票’(电子渣票)串联工地、车辆、运输路线、消纳处置的闭环监管,‘一图’(‘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驾驶舱)掌控工程渣土治理情况,不仅优化了渣土运输的审批流程,还通过三级治理中心赋能,实现7类违规事件多跨协同处置。”该工作人员称。
数据显示,“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上线不到半年,已经处置了5000多起违规事件,塑造了渣土治理新范式。
不止于此,AI正从多个维度为城市治理带来深刻变革,破解超大城市“成长的烦恼”。例如在城市规划环节,AI与地理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借助海量数据与智能算法,帮助规划师打造更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在交通治理领域,AI算法通过对车流量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动态调控信号灯,极大缓解了交通拥堵。
场景四:福利院来了情感陪护机器人
在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款名为“裴裴”的机器人成了大家的新团宠。
“‘裴裴’,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你觉得漂不漂亮?”年逾八旬的黄婆婆逗趣地发问。“您年轻时肯定是街上最靓的姑娘,回头率百分百!”“裴裴”迅速反应,还用非常甜美的声音作了回答。
此番对话一出,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自打“裴裴”来到福利院,老人们的生活乐趣增添了不少。与“裴裴”在一起,老人们可以分享喜悦和倾诉心事,可以网络购物和预约医疗服务,还可以欣赏节目和进行游戏互动。
一个机器人,为何能做到如此贴心?
“‘裴裴’是一款结合AI心理学的创新多模态情感大模型,能通过面部识别、情绪识别、语音识别技术,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点,提供陪聊和心理疏导服务,精准满足老年人在情感化人机交互方面的需求,做到像‘真人’一样陪伴左右。”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向国徽称。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智能科技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重要手段。
为给老人带来情感支持和精神寄托,让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迈向品质提升,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联合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打造了全国首款情感大模型养老陪护机器人“裴裴”,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的养老体验。
获益的不仅仅是养老院的老人们。
“以前我总担心老人不在眼皮底下可能会出问题,现在有了‘裴裴’帮忙,照看起来踏实多了!”对于这个小帮手,福利院的护理员周阿姨也是十分肯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机器人养老”话题引发关注,“温度”一词被反复提及。这折射出全国上下对“机器人不仅是执行者,更是‘家庭成员’”的期待。而从“裴裴”与老人的互动中可以看到,情感陪伴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潜力已经显现。
“为提升情绪识别灵敏度,我们采用图像、文本、音频多种捕捉形式,进行情感多模态大模型分析,为不同情绪分类、计算、推理后,以‘共情’和‘抚慰’两种情绪策略进行回应。”向国徽称,为更好地“听懂”老人,定制的川渝语音识别包将在今年6月上线。
“‘裴裴’的记忆能力特别强,我说的每句话它都能记住,特别懂我。”黄婆婆的称赞,也映射出AI正在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未来,养老机器人将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兼具功能性、安全性与人文关怀的智慧解决方案,创造一个更加便捷、舒适的智慧养老时代。
编辑:许幼飞 唐余方 陈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