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洞鹿乡:构建社区警务共同体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作者:唐粒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08 09:29:15在重庆市云阳县洞鹿乡,因其有3座小型水库和2座中型水库,被誉为县域“水源之乡”。辖区内,户籍人口4533户13585人,2座中型水库均涉及征地拆迁,部分征地拆迁户“信访不信法”思想严重,多次到乡政府何上级部门上访。因受制于地理格局、交通影响、复杂乡情,洞鹿乡逐渐呈现出距离派出所远警情响应难,矛盾纠纷跨区域协同调处难,空心化加剧重点人群管控难;基层政法力量配置薄弱,群众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三难两弱”的治理特征。
近年来,洞鹿乡党委、政府秉持“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延伸”的治理理念,深化“政治属性与专业能力融合,法治刚性与人本温情融合,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实践,创新构建起“以社区警务室为核心、融合5类力量、健全‘12520’调解机制”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确保矛盾纠纷化解于当下、消解于无形,不断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鲜活内涵。征地拆迁户连续7年实现到市进京“零上访”,退役涉军、襄渝铁路等重点人员稳控有力有效。2022年度、2023年度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考核“优秀单位”,2024年度平安云阳建设考核优秀。
坚持党建统领,警务融合“聚民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组建以乡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警务融合领导小组,成立洞鹿乡社区警务室,制定了专业严格的警务人员选拔标准,聘请本地退役军人胡世权等担任警务助理,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协助处置各类警情。凝聚五类力量。联合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共同组建“警务处置组”,采取定期入驻和随驻的方式,下沉公安、司法、机关职工、村社干部、网格员五类力量到警务室,协同共担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管理重点人群、有效处理简易交通事故等工作。创新调解机制。推出“12520”调解工作机制:1分钟签收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红狮派出所、“141”基层治理智治平台等流转指令单,2分钟内联系5类力量在20分钟内到达现场稳妥处置。
聚焦风险防控,协同治理“解民忧”
2023年以来,涉访群众李某多次到洞鹿乡政府和县各部门上访,情绪激烈、性格偏执。在乡党委的领导下,社区警务室统筹安排工作人员数次找李某家了解诉求,算政策账、算感情账。考虑到其腿脚不便,工作人员主动为李某提供接送、购物、理发等服务。通过反复沟通和不懈努力,李某最终明白了自己的诉求不合法不合理。
聚焦婚恋家庭、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充分发挥五类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全面深入贯彻“定期走访、普法教育、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熟人劝和、奖励帮扶、惠民服务”等矛盾调解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真正实现了政法服务从“悬浮式管理”向“嵌入式治理”的转型,年均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件,化解率达98%。协助管理重点人群。积极配合乡平安法治板块,定期对辖区内邪教人员、刑释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掌握各类重点人员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及时、灵活跟进管控措施,确保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助力街面巡逻防控。紧盯辖区背街小巷多、道路交通复杂的态势,以警务室为中心,牵引依靠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联合五类力量,坚持“点上巡、线上防、面上控”的防范思路,年均协助疏导交通120余次,协助处置突发事件10余起,协助处理交通事故20余起。
着重服务质效,守护帮扶“惠民生”
2024年国庆期间,市级重大项目洞鹿风电在双河村施工,需要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整修,导致洞鹿乡四台客运车辆无法正常运营,进而引发运营方与施工方之间激烈的金钱利益纠纷。双方矛盾迅速升级,陷入阻工僵持状态。社区警务室迅速响应,安排人员积极奔赴现场,与涉事双方深入细致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双方的核心关切和利益诉求点。经过审慎地思考与权衡,提出了公平合理的调解方案,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工程得以继续。洞鹿乡不断探索“以警务室为核心”的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在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群众帮扶救助、惠及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持续为洞鹿乡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政法保障。
定期组织开展“清单式”回访排查,将矛盾事态扩大扼杀在源头,持续夯实矛盾化解成果。对于一般矛盾纠纷,由“警务助理+网格员”开展后续跟踪回访;对涉及重点人群的矛盾纠纷,由“民警+村社干部”组织开展。突出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协同开展“结对帮扶 爱在洞鹿”活动,组织五类力量与重点人员结对,当“爱心家人”,注重就业帮扶和暖心服务,帮助其调整心态、回归社会。2024年,全乡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80余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120余万元,落实“以奖代补”政策27人60604元,10名水库拆迁户在“仙鹿洞”山泉水厂成功就业。服务乡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服务万开云同城化水网建设先导工程、洞鹿风电、管家湾美丽家园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推进,当好“安全联络员”,协助施工区域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当好“法治宣传员”,深入工地开展防盗抢骗、安全生产等普法宣传;当好“矛盾调解员”,妥善化解劳资纠纷、邻里建房争议等矛盾隐患。
编辑:古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