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明华专栏|让有趣的灵魂跳跃在谷与巅
作者:颜明华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08 15:04:56井底之蛙、温水煮青蛙……这只青蛙够倒霉了,不仅被煮,被勒令蹲守井底,还背负了人性的短板。不过正是“背锅蛙”的忍辱负重,让我们在生动的表达里明白了两个深刻道理——这两只蛙的遭遇,都是假设的形象与抽象共舞场景。
近来研学哲学和社会治理,对抽象思维于社会认知和改造的巨大张力深有感触。本来正着手就抽象思维在写作、研究中的重要性,开发一个可供分享的小专题,但从中发现,就像那只“背锅蛙”一样,谈到抽象必然离不开形象,言及形象也难离抽象,由此改弦易辙,尝试从“一象独舞”到“双象奔赴”。
形象抽象伴成长
其实,形象与抽象贯穿我们一生。
小时写作文:打碎了花瓶,心里有两个小人在作斗争。一个小人说,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一个小人说,甩锅给小花猫!
两个小人,童真,真好。
长大写公文,在网上看见一篇关于切实履职的经验文章,提纲如下:要善于总结,掌握“铁规律”;要勇于担责,扛起“铁担当”;要勤于开创,挥出“铁榔头”。
俗套。这个“铁系列”虽辅以形象手法来呈现,但牵强附会,且让人产生错觉:是不是祖传五行缺金啊?
家庭是形象和抽象思维的启蒙课堂。我在小专题里假设了一个场景。
我:妈妈,你每天逼我喝这傻瓜牛奶,我今后可以长多高呢?
妈妈:三砣牛粪那么高!
爸爸:《柳叶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为175.7厘米,在东亚地区最高,就凑合这个高度吧。
“三砣牛粪”是一个形象化手法,而包括高度、长度、温度以及时间、空间等概念,都是人们探知世界的抽象结果。
都说生活的精彩远甚文学艺术,但我觉得假设场景有时来得更快,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好运时时“撞彩”。好在假设也有生活基础——关于“三砣牛粪那么高”的形象表达,不是为追求可读性而制造重口味,实则是很多人小时候被长辈逗玩的笑话。
这个角度也说明,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地创设或置身形象与抽象场景。
翼长即边界
马克思是我有限阅读范围内,最具伟大抽象力的思想家。他不仅从工厂汗水飞溅、机器轰鸣的麻木场景里抽象出剩余价值,还揭示了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同时,劳动的二重性又决定着商品的二要素: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资本主义世界的惊天秘密,就这样被他强悍的抽象力一步步撕裂出来。
同时,马克思又以强大的形象力为我们生动讲述“共产主义的幽灵”“资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商品拜物教”“商品的惊险跳跃”……从而推动用抽象力“砸烂一个旧世界”。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铁血宰相”俾斯麦说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盛行的特定历史时期,其社会现实与权力逻辑。仅就这句话而言,大炮的射程与真理在武力范围内,这又是一个多么经典的形象与抽象组合。
形象与抽象总如鸟之双翼,极大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边界,而且,翼长决定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形象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表达场景:盲人摸象、刻舟求剑、沉没成本、蝴蝶效应……
同样,抽象化也是永无止境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比如理论性抽象,我们早从《资本论》里熟知了交换价值、价值、使用价值,这几年,又生发出情绪价值以及其他N种价值。又比如实践性抽象,从物物交换到贝壳、金属币、纸币、数字币,货币演变的抽象化实践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进程。
易传播才是硬道理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即既要注重思想理论的斗争,也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斗争,因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原句不仅读着费口舌,理解起来更伤脑花,但若以“批判的武器是文,武器的批判是指武”这样的形象化切入,一旦领悟了,不禁茅塞顿开大呼精妙,从而牢记于心。
形象地解释什么是抽象,抽象地解释什么是形象——这是人类认知领域里,多么和美的相融相生场景。
就像那只“背锅娃”出演的情景剧里,形象如同顽童,让世界充满生趣,抽象则如智叟,让生活充满哲趣。
其实,形象与抽象早就浑然一体。教育领域的“掐尖现象”,管理领域的木桶原理,犯罪学领域的破窗效应,经济领域的长尾效应……在提炼、概括、总结等一系列抽象化路径中,无论多么深刻的道理,均可以创设生动场景来予以解读。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的诸多原理、规律由此以形象的面目被揭示和呈现,让人易认知、易记忆,也易传播。
易传播才是硬道理,因为,所有记不住的传播,不过是风吹寂寞。
懂了记住了且传播开了——这才是一切知识与学识价值的最大化。
不妨咖啡加伴侣
如果赫拉克利特告诉你,“物质是运动的”,可能你会懵圈。那好吧,他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你有兴趣了,然后懂了,当然也记住了。
懂了就豁然开朗,感觉甜甜的。或者说,真理的味道,本就应该是甜的。是啊,人生苦短,何必处处仅有抽象的晦涩。
抽象就是一杯咖啡,涩涩的;形象就是咖啡伴侣,一搅和一融合,就有了真理甜甜的味道——这样的生活体验何乐不为呢?
人类社会早年,哲学是贵族独有的生活方式,现今,人人都有深刻的权利、抽象的便利。我们何不在人人皆可形象的基础上,再好好抽象一下;或者,在迸射抽象的思想火花时,再好好形象一番,从而以出色的表达能力、出色的思维方式、出色的思想水平,让大家都发出“哦,原来如此”的惊叹。
曾经在公园看到,一个小屁孩眼馋别人遛狗的乐子,他很认真地向妈妈提出诉求:“我也想买一只畜牲来喂!”
当时自个儿偷偷坏笑。但现今放在抽象的世界来看,这句话并无不妥,不管是宠物狗还是流浪狗,本质就是畜牲嘛。骂人的畜牲之意,不过是文学或情绪的附会。甚至我们还可以更抽象一些:我也想买一只动物界(纳)脊索动物门(目)脊椎动物亚门(科)食肉目(种)犬科(亚种)来喂!
对小屁孩“买一只畜牲来喂”的双重理解,既可作为生活的小调料,也可看作对事物的本原认知。总而言之,形象让我们生动,抽象让我们深刻。如果学会了形象,我们可以获得比“背锅蛙”更生动的场景;如果懂得了抽象,我们可以拥有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深刻的感悟。
这样看来,形象与抽象的融合体,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在形象的欢乐谷去会心一笑,在抽象的山之巅见众山皆小——生活中有趣的灵魂,就在这谷与巅的切换中欢快跳跃。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