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才荟”:重庆人才服务数字化“新赛道”
作者:陈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09 07:50:152024年4月3日,重庆西信天元数据资讯有限公司职工张剑通过“渝才荟”人才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提交了人才认定申请。次日,张剑就被认定为B类人才,总耗时不到1天。
快速认定的背后,是重庆人才服务的数字化变革。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在当下,人才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变量,而“投资于人”意味着“人才红利”将被加速释放。
前不久,2025年“百万人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启幕。启动仪式上,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2024年度引才榜单》,榜单数据显示,去年重庆引才规模达8.4万人,同比增长14.1%,创近五年来新高。
做好人才工作,基础是引进来,关键在留得住。创新搭建“渝才荟”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人才服务,重庆正着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生态。
突破:便捷服务“一码通城”
回想起自己人才认定申请的过程,高尚至今还觉得不可思议。
作为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的职工,2024年11月,高尚通过“渝才荟”完成了人才认定的申请。
“从提交申请到通过认定,一共只用了两天时间,真是太便捷了。”高尚惊喜不已。
这样的经历正是“渝才荟”推出后,期望达到的服务目标。以往,重庆市长寿区每年需要集中开展人才认定工作,现在这一流程被简化为在线申请,大大提升了办理效率。
在数字重庆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探索数字赋能人才服务,推动人才服务实现快速办、轻松办和精准办,“渝才荟”便是成果之一。
“以数字化手段推动人才工作系统性变革,是培优人才生态,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的重要途径。”2月13日,2025年重庆市推进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波表示。
而人才工作要完成数字化升级,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打破“数据壁垒”,建成全域贯通的人才“数据池”。
“渝才荟”以全市人才大数据库为基础,归集全市人才信息,赋予在(来)渝人才享受各类人才政策和优惠服务的电子凭证——“人才码”。
“人才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人才数据资源采集、分析、应用、更新全周期管理,记录人才基础信息、可享服务等内容。
目前,“渝才荟”已接入9家三甲医院的15个院区,为各类人才提供专家预约服务;上线488套人才公寓供人才挑选;打通全市200余家3A级以上景区供人才享受旅游服务;还引入了网约车、银行、品牌商家等社会资源,整合轨道交通、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真正做到“一码走巴渝”。
智变:数字赋能流程重构
“渝才荟”上线之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一件大事:通过“渝才荟”,采取“目录+计分”的方式,认定人才共计1000余人,其中涉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等人才类别。
在以往,要完成如此庞大数量的人才认定,短时间内难以办到。
为了简化人才认定流程,重庆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过程,按照“流程最简、材料最少、响应最快、时限最短”标准打造“渝才荟”,便于人才服务的快速实施。
“我们梳理了21个市级部门的人才服务事项,集成服务内容,重塑业务流程,将共性、高频的117项‘单项事’,整合归集为人才引育、人才认定、人才创新等6类场景73项服务。”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重庆已入库人才308万名,服务人才22万余人次,人才总体满意度达99%以上。
不仅如此,通过“渝才荟”,重庆还打破了传统单一维度“企业—人才”的匹配局限,建立起智能匹配模型,依托人才流动指数和“渝智聘”平台等资源分析企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育,让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目前,“渝才荟”已精准归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4条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供给数据共22万余条,帮助企业精准招才,支撑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人才2万多人,实现人才需求精准感知,构建起“人才—产业—资本”的生态闭环。
实效:智慧管理一“舱”集成
3月27日,2025年“百万人才兴重庆”全国重点高校春季巡回引才活动东北行落幕,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59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走进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岗位531个,最终177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同时,该活动还在“渝才荟”开设线上专区,通过AI引智模型,精准归集重庆重点产业、重点行业人才需求、供给数据,帮助企业精准招才。
对于引进的人才分布于哪些产业、哪些是人才高频服务,“渝才荟”也有妙招:归集、统计和分析人才服务数据,以辅助和支撑科学化决策,打造“渝才荟”管理端,即人才工作“数字驾驶舱”。
“数字驾驶舱”以人才大数据库为“底座”,建设并发布多维查询、趋势分析、服务热力图、决策智能化分析等多样化创新应用场景。
“目前,‘渝才荟’已初步建成人才服务端和治理端。”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还将围绕数字重庆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托重庆市“渝快办”“渝快政”两大平台,结合人才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围绕人才工作现代化,持续迭代升级,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才工作品牌。
今后,人才工作“数字驾驶舱”将与重庆市其他业务系统有效链接,构建适应多场景的关联分析模型,深入分析研判人才队伍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并预警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辅助业务决策和宏观管理“一览无余”,形成“人才工作大脑”。
做好人才服务是“投资于人”最直接的体现,在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过程中,唯有让人才将重庆视作心灵栖息的“此心安处”,才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编辑:陈诚 王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