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让“一肩挑”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作者:武警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14 09:58:36“村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必须把好关、选好人。”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党委书记梅健说。
石门镇李家村地域、资源优势明显,却没有好好运用,村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2022年,镇党委认真研判后,推荐选任致富带头人黄长秋“一肩挑”该村的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了发展活水。2024年,李家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864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黄长秋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
江津区下辖175个行政村,村“两委”换届后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100%。为加强对“一肩挑”干部的管理监督,江津研究出台加强“一肩挑”干部管理监督21条重点措施,建立选拔使用、教育培训、关心关爱等机制,确保“一肩挑”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好人是前提。江津区严格人选标准、从严把关程序,建立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制度,确保将政治素质硬、带领致富能力强、党员群众评价好的优秀党员选出来。建立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情况满意度常态化测评机制,每年由区领导带队全覆盖回访村“两委”班子,推动调整15名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责的村党组织书记,要求镇街约谈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村干部按规定扣减年度考核奖。
选好是前提,用好是关键。江津区采取强化训、压重担、打擂台等方式,以学促干提升“一肩挑”干部履职能力。坚持“线下训”与“线上学”、“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举办“擂台比武”,广泛开展“四力提升”“双比双创”等交流活动,建立“导师帮带制”,推动“一肩挑”干部履好职、干成事。
白沙镇芳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培会,带领村“两委”班子引进8家农业企业,盘活闲置土地资源3500亩,建成江津红薯产业基地,组织群众连片种植红油椿芽1000余亩,因地制宜发展花椒、对虾、跑山鸡等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
政治鼓励、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江津区通过优化干事环境、提高补贴待遇、落实组织关怀,让“一肩挑”村干部干事有奔头、生活有甜头、工作有劲头。
“工作补贴不但大幅提升,而且随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而增长,另外还有学历、年限、岗位等级、社工等级等4项激励补贴。今年,我被区委选树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书记’,干劲更足了。”先锋镇麻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施勇说。
截至目前,全区“一肩挑”干部中有1人当选区委委员,1人进入镇领导班子,75人当选重庆市及江津区“两代表一委员”,12名“一肩挑”干部被推荐考录为镇机关公务员。
此外,江津区还积极推进组织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等融会贯通,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群众监督等相互协调,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从严管理好、从严监督好“一肩挑”干部,通过严管厚爱确保“一肩挑”干部稳挑重担不出事。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