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英专栏|逐梦乡村
作者:何桂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15 09:26:14在城市的霓虹灯下穿梭、于车水马龙间奔波多年后,天华心中对乡村那份质朴与纯净的眷恋愈发浓烈。于是,他选择回到乡村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他身形挺拔依旧,眉眼间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身上的军装虽已脱下,可军魂早已融入骨血,驱使着他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开启别样征程。
5年前,当他初次回到中梁镇的乡下,那座废弃的厂房便成了他梦想扎根的原点。往昔,他的摩配厂在城市边缘苦苦支撑,成本的不断攀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同荆棘一般紧紧束缚住发展的手脚。望着村里闲散的劳动力和大片荒芜待垦的田亩,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将设备搬运回乡。机器的轰鸣打破乡村的静谧,却也奏响了希望的前奏。经过精心修缮,破旧的厂房焕然一新,生产线有序运转起来,一枚枚精密的轴承在工人们熟练的操作下相继下线,它们承载着走向世界的使命,远销东南亚与非洲热土,于国际商贸浪潮中扬起乡村制造之帆。
我曾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用机器人替代人力劳动呢?”他回答:“我想为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等这批工人到了退休年纪,年轻人又不愿意干这样的体力活了,再换不迟。”
我又追问:“你们在销往国外的过程中,遇到过让你们困惑的事情吗?”
他思索片刻后说:“现在的祖国很强大,买我们货物的,无论是非洲商人还是东南亚商人,都能做到货到就打款。”
厂房旁的空地,天华又有了新主意。他买来雏鸡、小鸭,让喜欢撒欢的禽畜为土地添生机。每当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鸭群欢快游弋,波光粼粼之间,天华总会准时撒下一把把饲料,他的笑声与鸭群的“嘎嘎”声、小鸡的“唧唧”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晨景图。
厂房外,到处有乡下人们开辟的整齐的菜园,翠绿的蔬菜在汗水浇灌下茁壮成长。天华说:“豆角垂挂、番茄泛红时节,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蔬菜,不仅能摆满村民自家的餐桌,给下乡的游客带来采摘和品尝的欢笑,还能通过线上线下走向周边集市,为乡亲们的荷包增添进项。”
距离他的工厂不远处,是朋友倾注心血打造的蓝香缘蓝莓庄园。从改良土壤到精心选种育苗,朋友就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一般,悉心照料着每一株蓝莓树。春日里,若逢细雨朦胧,大片大片低矮的蓝莓丛便会开满白色或淡粉色的花朵,它们如同为大地轻轻铺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幻。夏日来临,蓝莓园内果实累累,颗颗蓝莓晶莹剔透、诱人至极,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人们穿梭在蓝莓丛中,一边尽情采摘,一边品尝着酸甜可口的果实,果香四溢,喜悦之情弥漫在整个庄园,仿佛人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沉醉其中。
曾经被视为简陋落后的乡村,因为这几大片如梦似幻的蓝莓园,吸引了无数城里人纷至沓来。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村道上车辆排起了长龙。
民宿的建造,顺势而为。天华的朋友用先前经营织布厂赚取的资金,对老屋进行改造,既保留了传统的青瓦木墙,又新建了铁皮屋顶搭配木墙的新式房屋,屋内装饰则增添了现代的温馨元素。夜晚,繁星下庭院燃起篝火,游客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分享城市故事与乡间趣闻,吉他声、山歌声悠悠。村民们也从乡村发展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或在摩配厂操控机床,或在果园忙碌采摘,或为民宿清扫服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后,老人不再空守,孩童有了陪伴,村头巷尾满是蓬勃朝气。
天华常说:“咱当过兵,哪能怕吃苦,战场换了,初心不改,得带着大伙奔好日子。”
如今,这座村庄早已褪去十年前衰败的模样,厂房、花园、果园、民宿错落有致,产业融合,生态与富裕同行。这片土地上,汗水与希望共凝硕果,正向着乡村振兴的锦绣未来,大步奋进,一路生花。
编辑:许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