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胜前专栏丨关于身与影的遐思
作者:余胜前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15 17:02:17(一)
有身有光必有影。
身是影的本体,影是身的投射,光是身生影的条件。
人活世上,言谈举止是身,是非毁誉是影,每个人对别人的看法就是一道光,我们称之为眼光。
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个手电,照向别人,看到的是自己这束光投射的别人的影子。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人们看到的,都不是真正的哈姆雷特,而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影子。
内心世界的映射,通常反映的不是对方的面目,而是自身的修为。
不必讨厌影子,这恰恰说明我们生活在有光的世界。
也不必在意影子,因为那些影子并不代表我们的真身。
(二)
我们看不到自己。
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无论是镜面反射的影子,还是他人评价的影子。
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所以难能可贵,正是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就更别说看清、看透自己了。
怎样才能更多地了解自己、更深地认识自己呢?除了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内视”——扪心自问、反观自省,自我批判、自我警醒。
我一直认为,反省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梯。
(三)
影子会让人产生错觉,甚至幻觉。
当他人投射的眼光拉长我们身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很高大。
“这小孩真聪明,长大肯定有出息。”这种常见的赞美拉长了小孩的身影,大人满怀憧憬,小孩洋洋自得,仿佛未来真成了那般模样。
“某某领导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真乃世之楷模、国之栋梁,未来可期、前途无量啊!”各种言过其实的恭维,拉长了很多领导干部的身影,言者说得发自肺腑,闻者听得如坐云雾,仿佛自己真的无所不能似的。
(四)
身与影是无声的伴侣,从黎明到黄昏,从月下到灯下。
无数迁客骚人,以影观身,以影寄情,创设了几多浪漫意境。
李白月下独酌时,对影呼友,与影共舞,留下了千古名篇。
苏东坡黄州寓居时,透过“缥缈孤鸿影”,寄托了“幽人”的孤傲与超然。
宋代被称为“张三影”的词人张先,对影更是情有独钟、意有独到。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花影相戏,物我两忘;一句“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透影见花,身未动,心已遐;一句“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随影寻絮,轻盈飘逸。
(五)
我身有我影,或显或隐。
我影于我身,变动不定。
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时而在右。
时而高大,时而矮小;时而粗壮,时而苗条。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难止。看似记录了我的每一个瞬间,是我生命的见证,却问之无所应,忆之无所存。
我在身与影的共舞中探寻。
我在身与影的纠缠中反省。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王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