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安专栏|独领风骚之谷雨赏析:百万雄师过大江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20 07:00:00一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时至暮春,太阳黄经为30度。随着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弹指又春归,要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
大凡年终月末,或是花成蜜就,无论自然、社会和人世间都一样,总不免要梳理总结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结,是对事物的再认识、对过程的回头看,既是一种慎思明辨的智慧,也是一门探求规律的学问。
即将完结的这个春天,春姑娘甫一现身就玩起了变脸盲盒,且从头至尾、一以贯之。总的概况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气温随时随兴调节、冷暖一唱一和切换——
孟春、仲春、季春,三春一路走来,二十四节气这卷古老的中国历,每翻过一页、迈出一步,便多了一重绿色。春花开了,阳光暖了,秋裤脱了,暖热程度炽如初夏。忽而,大回暖之后又紧随着换季式大降温,冷空气再度活跃,从华北到华南,从黄河到长江,山花烂漫时节,强风、沙尘、强对流接踵而至,局地竟飘起了雪花、下起了冰雹。很多地方一会儿像夏天,一会儿像冬天,甚至一天三季,就是不像春天。难怪有人嗔怪,要么热情似火,要么冷若冰霜。昨天才短袖啜冰饮,今日又棉衣喝姜茶。还有人总结调侃,四季如春,春如四季。春秋只在战国前,今年只有冬夏天。于是,除了连着发布大风强风橙色预警信号,中央台气象播报员还反复温馨提醒,最好采取从内到外、从厚到薄层层穿搭的洋葱式穿衣法。
其实究其本质,出现这一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错综复杂的气候现象,都很正常。因为无任如何的尺水丈波、掀风鼓浪,都改变不了这原本就是春的天下的事实;而春季也原本就是冷暖空气都相对活跃的季节,昼夜温差大,大风天气多,气温忽升忽降。饱经世故的前人日积月累,也早就总结过,春天孩儿面,一天三变脸。二月清明雨纷纷,三月桃花雪犹存。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好汉难过正二月,二四八月乱穿衣。往往是,当低海拔河谷地带进入初夏热身状态的惜春时节,高海拔、高纬度的很多地区,往往正处于“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探春时节。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谷雨节气,时雨将降。所谓时雨,一指应时而至的雨水,二指飘忽急促的雨水。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谷和雨相连的绵绵谷雨,给大地带来了盎然清新的气息。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是月也,夜雨昼晴、阳气弥漫,雨生百谷、生气方盛。一时间句者尽出、萌者尽达,枯萎的行将复苏,蛰伏的陆续崛起。春物芳草,飘香野花,不管曲的直的,都乐不可支探头探脑,伸肘伸腰,争相拱出地面,一齐向上向阳向美可劲儿生长。
最早的节气版本与今有两处不同:雨水在惊蛰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其异处全部集中在春季,又都与雨水相关。后来西汉把雨水时序移前;东汉又将谷雨时序推后。如是,挪至春天完美收官的谷雨,更加符合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谷雨收寒、茶烟飏晓,雨润风情、万物荣生。这是春夏之交寒与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
最是人间四月天的谷雨,灵性灵动灵秀,充满了孕育、生长、丰成等无限生机。
这是大自然首季的最美一支舞曲,春天里的最后一个乐章;也是一场天应人和、时会并集,能浇出无数传奇、泡开久远记忆的谷雨。
由此上溯76年,一切都是新生,一切都充满希望。俟春分一过,毛主席就率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又拉开春之下半场的帷幕,在谷雨时节上演了一出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争活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祖宗的这句话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随着雨季的到来,长江水位逐渐上升,汛期往往涨势凶猛、风高浪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选择有利天时,在4月下旬至5月初达到峰值的谷雨前渡江是最佳时机。
这是时间的旋律与自然的交响,更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胜利。1949年4月20日午夜,恰逢谷雨节气,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人民解放军中、东、西三集团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长江北岸战线上,分三路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千帆竞发,万炮齐鸣,排山倒海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地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晨光熹微,鱼贯入船,微风南送,疾驶如飞。不一时,舫登彼岸,踏上了江南大地”。1949年4月23日,毛主席称其“是个大将之才,可以独当一面,是个有故事的人物”的战将陈赓,“当时满怀兴奋、不可言喻”,硬是把炮火连天的渡江战役日记,写成了诗情画意的阳春轻松游记。
就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一年的谷雨时节,毛主席在北平留下了一幅很有名的照片:上身微倾,端坐在双清别墅池塘边六角红亭的一把木靠背椅上,左手持报,右手轻搭在膝盖上,神情专注,低头凝视。号外报纸上的特大字号“南京解放”四字格外引人注目。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人间四月,芳菲十里。正是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筹划了直捣黄龙的渡江战役。在旗开得胜、捷报频传的日子里,领袖冷峻睿智的目光精骛八极、视通千古,没有局限在一次战役的视野之中,他要表达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决心,他要抒发的,是天地沧桑,人类社会进步客观规律的“人间正道”之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雄浑激昂、气势磅礴,在浓浓诗意中蕴含着滚滚时代激流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三军统帅写的最后一首战争诗词。这不仅仅是笔意雄奇的文字组合,更是深邃如渊的思想表达,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见证。
文坛宗匠郭沫若说:主席的七律一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无疑是在南京解放的三两天之内作的。这样一首雄浑沉着的新史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
时代的歌者,作家刘白羽称赞这首珍贵的七律,是寓意十分深远、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创造新世界的颂歌。
著名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作者公木先生由衷感慨,诗品出于人品。如此宏阔诗篇,只能出于如此伟大诗人之手,当然不是任谁都写得出的。
这是一篇文学巨作,更是一部壮丽史诗,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光辉征程。全诗如同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渡江战争本身,一气浑成、神完力足,一泻千里、酣畅淋漓。内容极为丰富,思想极为深刻,艺术极为高超。前四句着重描绘叙事,是历史纪实,描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酣畅淋漓。后四句主要是议论说理,论说得高瞻远瞩,自然得当,深刻到位。前后七个历史典故破格创新,运用得生动贴切,恰到好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首联起笔倒装,铿锵有力、形象鲜明,高峰突兀、异军突起,是全诗的总领。风雨、苍黄、雄师、过大江,气象非凡的豪纵几笔,相互激荡,高亢昂扬,一下就把钟山即紫金山指代南京的风卷残云、风雨飘摇,以及百万雄师突破天险的宏伟场景勾画出来了,战旗猎猎,怒涛滚滚,如风樯阵马、泰山压顶,有雷霆万钧之势。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颔联静动相映,时空兼容,讴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事件。从此新生的古都回到了人民手中,成为人民的英雄城市。这一改天换地、换了人间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虎踞龙盘,天翻地覆,既各自对,又相互对,还连贯递进,成流水对。这样的工整对仗,将南京解放的历史性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颈联是高潮所在,全诗的灵魂,从历史到现实,境界延伸到更深更远。且评说历史,洞察古今,一反“穷寇勿追”旧说,援古诫今、警策警示,生动形象、至理至情,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吹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角。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高度浓缩的艺术化表述,展现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人民军队统帅的眼光与格局、胆魄与襟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尾联更上一层,再进一格,是力度最强、境界最高、感情最为豪迈的一笔。上句陪衬,下句主体,驾轻就熟借来前人成句,活用自如,并赋予新的意义,揭示出新生的代替腐朽的、先进的取代落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南京的解放,国民党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行的是天下之正道,顺应的是时代发展之趋势,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是遵循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与变化客观规律的生动体现。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主席的诗词,无论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还是闲庭信步得来的,都凝铸了诗家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字字珠玑、篇篇锦绣,独步千古、独领风骚,并以其崇高优美的革命情感、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熔于一炉的新篇章,登上了古典诗词发展的新高峰。著名学者朱向前说:即便把毛泽东诗词放在中国两千年的诗歌长河中比较,毛主席也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也是千古一人。
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将记事与议论、抒情与明理、形式与内容十分和谐地统一起来,气势豪壮、意境宏阔,金声玉振、黄钟大吕般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把一个旧的时代卷走了,把一个新的时代带来了。
这首杰作留有作者手迹一件,另有一作者审定的抄件。或许是人间正道太厚重太深远,使得诗家对自己的文字倒不是特别在意。据主席身边人回忆,当时写完这首七律,像往常一样,诗人毫不经意随手丢进了字纸篓。细心有心的秘书田家英等发现后捡出收藏起来,为党和国家留下一份珍贵的文物。
十几年后的1963年,毛主席让田家英以1958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为基础,加上此后陆续发表的诗词,重新结集出版。11月,田家英让助手逄先知用钢笔把这首诗抄清送主席。主席看后笑了起来:忘了,还有这一首。遂在抄件上改“苍皇”为“苍黄”,并加标题,给田批示:“此诗打清样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看看如何,再定。”12月5日,又给田作批示:“‘钟山风雨’一诗,似可加入诗词集,请你在会上谈一下,酌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第一次刊载此诗,从此广为流传。
三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花木管节令,鸟鸣报农时,如酥谷雨又有哪些鸟之语、花之香呢——
晓来雨过,一池萍碎。谷雨首候萍始生,就是浮萍开始生长。萍者,全草入药的漂浮植物。这里虽单言萍,其实泛指阳春三月水生植物的集体春生。花信风为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这首吟咏容华绝世、国色天香,谷雨一候花信风牡丹的作者,是百炼为字、千炼成句,鲁迅赞曰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晚唐诗人皮日休。
布谷布谷,朝催夜促。谷雨次候鸣鸠拂其羽。紧接着独来独往的春神布谷鸟翩翩起舞,开始催耕。由于常常啼出血来,滴下的血就化成了火红杜鹃,故又名紫鹃、子规、伯劳。花信风为荼蘼。仰架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佳。酴醾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这首吟咏枝茂梢密、寂寞开晚,谷雨二候荼蘼的作者,是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的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
桑叶繁盛,蚕事既登。谷雨末候戴胜降于桑。戴胜又叫鸡冠鸟,开始在桑树上筑巢孵育雏鸟了。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以此为标识,提示养蚕之事,是一种物化的农桑劝课。花信风为楝花。紫丝晖粉缀藓花,绿罗布叶攒飞霞。莺舌未调香萼醉,柔风细吹铜梗斜。这首吟咏飘砌两季、花信风止,谷雨三候楝花的作者,是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享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的北宋诗人梅尧臣。
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二十四候,应着这种特定时候、特定花期而来的风,一候一花,是谓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过了谷雨,就绿一团,红一簇,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了。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让我们对时间有了不一样的感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过了谷雨,就是又一个承前启后,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崭新夏季了。
花在枝头俏,鸟在枝头叫。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无休止。生活的意义就是对未来的美好总是充满着期待。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让我们跟着节气行走,在用心品味那有滋有味、诗情画意的二十四节气中,一步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吧!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