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文摘》创刊40周年| ④编读情:《永恒的“半分钟”》引发的讨论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21 15:46:15编者按:自《党员文摘》创刊以来,编者与读者的联系就非常紧密,《党员文摘》的美文曾打动过无数读者,激起了他们的共鸣,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他们也用一封封来信抒发着他们对《党员文摘》的深情厚爱。“编读往来”这个小到不起眼的栏目,成为了《党员文摘》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40年来刊登读者来信2000多期,是编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碰撞、真情沟通的历史见证。
《永恒的“半分钟”》这篇文章讲的是发生在美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的一个真实故事。
原文如下:
一辆8路公交车行驶到北大街路口时,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大喊:“司机,我的钱包丢了!”女司机王丽美连忙问他什么时候丢的,中年男子说他是在前一站上的车,刚刚发现口袋里的钱包不见了。中年男子焦急地说,钱包里的钱是给老人治病用的,老人病得很重,急等钱做手术。一些乘客提议:“中途没有停车,显然小偷仍然在车上,干脆把车直接开到公安局去。”
王丽美想了想,把车停在路边,并锁上了车门。然后,她拿起扩音话筒对乘客说:“乘客朋友们,谁家都有老人,谁挣钱也不容易。请‘拣’到钱的乘客换位想想,如果丢救命钱的是你,你此刻的心情会怎样?‘拣’钱的乘客,我作为本车的司机发自内心地请你把钱还给失主。如果你确实有困难,迫使你这样做,相信所有的乘客都会原谅你,但你今天一定要把钱还给失主。”见车安静下来,王丽美接着说:“只要你把钱还给失主,我们大家不会令你难堪的。”
这时,车内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见。王丽美接着对乘客说:“请大家协助一下,我数一二三,大家闭上眼睛半分钟。‘拣’钱的乘客不要把钱包扔在自己脚下。”
半分钟后,大家睁开眼睛,奇迹出现了,钱包真的被丢在车厢地板上。王丽美激动地提议:“乘客朋友们,让我们为‘拣’钱包乘客的拾金不昧为失主丢失的钱失而复得,并祝生病的老人早日康复,大家一起鼓鼓掌!"顿时,车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虽然无从身临其境,但相信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掌声中有美好和温馨在回荡。那是在女司机王丽美那颗仁厚、善良的心的感召下,一个个心灵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其中也有那个“拣”钱的乘客的心——也许他只有“半分钟”的心热,“半分钟”的心动,但就在这短短的“半分钟”里,他接受了一次也许是前所未有的心灵的洗礼,不管他是否愿意,那种“心热”“心动”的感觉相信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半分钟”,平平常常的“半分钟”,因为有一群人用闭上眼睛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一个人敞开一扇通向新生活的大门而注定永恒!
2005年第4期,《党员文摘》在“生活空间”栏目刊登了这篇文章,编辑部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发表看法,在随后的第6期、第8期选登了部分来稿,供读者赏析或评判。同时,编辑们也将这些来稿转寄给了文章的女主人公,以表达读者对她善举的赞扬。下面我们重新撷取一些争议与讨论——
有同学认为女司机让小偷逍遥法外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我不同意同学的这种看法,女司机不说偷而说“拣”有其一定的道理,女司机实际是向“拣”别人钱包的人展开了一场心理战,从情感上对他进行打动;在采取的措施上保全了他的面子,同时也给了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谷峰
王丽美的举动是大智之举。对犯错误甚至有轻微违法行为愿意改正的人,各级组织和司法部门一直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车上的小偷在那种情况下把“拣”到的钱包主动扔出来,一方面说明女司机采取的办法是明智有效的,同时也表明小偷在心灵上已受到震撼。
——中铁十九局一公司 顾长宏
王丽美的做法给了犯错误者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攻心”所体现的信任与宽容,足以使任何一个良心未泯的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而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所促成一个犯错误的人发生的转化,往往比外部的强制效果更明显、更持久。
——陕西省安康市安康机务段 胡煜君 张文龙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也不能保证绝对不违法。但当他犯错误或者违法时,是拉他一下还是推他一把,对这个人也许影响深远。
——西南师范大学 汪林
(摘编自2005年第6期、第8期《党员文摘》)
编辑:熊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