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 | 关税战:特朗普政府的霸凌之举
作者:华方岭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23 11:17:462025年4月,全球贸易史掀开了黑色篇章。
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动了21世纪开启以来最大规模的关税战,把战火引向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将多边贸易体系推至悬崖边缘,引发全球市场和国际经济的剧烈动荡。在这场关税战中,中美交锋尤其激烈,举世关注。
在“美国优先”理念驱使下,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实施贸易霸凌,威胁讹诈别国,公然与全球化浪潮背道而驰,其发动的这场关税战害人损己,注定走向失败。
一场非同寻常的关税战
特朗普政府4月发动的这场关税战在全世界引发震动,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霸凌性。这场关税战是特朗普政府在世贸组织框架外单方面对别国发动的,违背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法规,严重损害了国际贸易体系,其实质是利用美国作为世界进口大国的地位,对别国进行施压、威胁和讹诈,企图凭空牟利。
范围广。这场关税战波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其中,既有大国,也有小国,既包括美国的盟国,也包括美国的非盟国。
烈度高。4月2日,特朗普政府除了对几乎所有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外,还对与美国贸易逆差大的数十个国家或地区征收不同、更高的所谓“对等关税”。其中,柬埔寨、越南分别面临49%和46%的关税税率,欧盟、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印度、瑞士、印尼、中国、泰国等面临20%至30%左右的关税。此前,特朗普已宣布对美国进口的汽车在原有的2.5%基础上加征25%的关税。
交锋激烈。在美方对中国加征新的关税后,中方迅速予以有力、有理的反制。美方先后把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34%提高到84%,又从84提高到125%。加上今年2月、3月共加征的20%,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已高达145%。作为反制,中国把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34%提高到84%、后又从84%提高到125%。4月15日,美方对个别中国商品加征的各种名目的累计关税已达到245%,中方表示对这种已毫无理性的关税数字游戏不予理会。除中国外,欧盟、加拿大等也威胁要对美方加征关税进行报复。
冲击大。受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4月3日美、欧、日股市上演“黑色星期四”,单日蒸发3.4万亿美元。从4月3日到4日,美国股市市值两天内蒸发6.6万亿美元。此外,债券市场出现恐慌,美国国债遭到抛售,对美国金融体系安全构成威胁。因民众担心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短缺,美国国内超市出现了抢购潮。美国国内外人士纷纷发声,抨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变幻无常。面对加征关税给美国股市、汇市以及债市带来的强烈冲击以及国内外极大的舆论压力,4月9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征收“对等关税”90天,但将继续保留征收10%基准关税。接着在4月12日,特朗普政府又宣布暂时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外置硬盘、闪存卡、显示器、晶体管及半导体器等电子产品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以缓解美科技企业和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焦虑。
前景难料。这场关税战如何演变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他国家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加征的10%基准关税,90天后特朗普政府会否恢复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中美关税对峙如何演变等等,这些都是未知数。
特朗普政府的虚妄认知
特朗普政府对世界各国发动关税战,主要原因是其在国际贸易和加征关税方面存在虚妄认知,陷入了多个误区。
误区之一,特朗普政府在计算美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得失时只看到货物贸易领域的盈亏情况,而忽略了服务贸易领域的收益。特朗普一直认为,其他国家在货物贸易方面占了美国的便宜,让美国出现了巨额赤字,因此,要通过加征进口关税让它们向美国让利。但事实上,特朗普一直避而不谈的是,美国公司和企业每年在非货物贸易方面获利甚丰,它们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转让知识产权和进行海外投资获得的利润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2024年,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对其他经济体的顺差总额接近3000亿美元。
误区之二,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的货物贸易赤字是其他国家“操纵”的结果。事实上,各国之间的货物贸易情况受到产业分工、储蓄水平、消费模式、货币地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近些年来,逐利的美国资本纷纷转向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而大量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向海外转移,导致美国每年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商品。同时,美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高消费、低储蓄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持续刺激了商品的大量进口。此外,美元作为国际主要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地位也推动世界各国向美国出口商品。
误区之三,特朗普政府认为,通过对其他国家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可以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在其看来,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后,美国企业和别国企业将被迫把生产基地向美国本土转移。但事实上,制造业回流涉及劳动力素质、原材料价格、消费者需求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单纯依靠提高关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误区之四,特朗普政府认为,加征进口关税可以遏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实际情况是,美国加征关税固然短期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这会促使这些国家更多地开拓国内市场,进一步提振内需,同时加快实现贸易对象多元化,不断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此外,这些国家还可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误区之五,特朗普政府认为,加征关税不但可以帮助美国解决经贸问题,还可被用作解决外交和其他领域问题的工具。为了逼迫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强边境管理,遏制非法移民,打击毒品走私,特朗普政府今年2月对这两个国家加征关税;为迫使中国进一步帮助其解决本来与中国无关的所谓芬太尼问题,特朗普政府也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这无疑体现了美国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外交化的做派。关税本属于经贸问题,特朗普政府却将其变成外交中的胁迫工具,用来对别国进行敲诈和勒索。
误区之六,特朗普本人把加征关税当作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在他看来,加征关税可以促进制造业回流,从而赢得“铁锈带”选民的人心,巩固票仓,同时树立“硬汉总统”形象,增强其保护主义人设,进一步体现其“美国优先”的政治立场。其实,这不过是其一厢情愿。加征关税不但可能推高物价,增加草根民众的经济负担,还可能由于其他国家的反制,美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农民收入减少,使农民对特朗普的不满情绪增加,进而影响到共和党在明年国会中期选举中的表现。
霸凌之举势必害人害己
特朗普政府单边发起的这场关税战势必对美国自身、其他国家以及全世界的贸易和经济前景产生严重后果。
从美国自身角度看,受加征关税影响,美国消费者将承受更高的物价,生活负担加重,因为美国进口商可能以更高价格的形式把大部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有报道称,美国个人消费价格指数今年或加速到3.5%或4%,是美联储所设目标的两倍。美国中低收入家庭将不得不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买单。对美国企业,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成本将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甚至可能被迫裁员或关闭工厂。据权威人士预测,美国失业率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从3月的4.2%上升到4.5%至5%。此外,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可能重创美国出口企业。美国汽车、飞机、能源等行业可能失去部分海外市场份。
贝莱德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认为,由于特朗普的全面关税,美国经济可能已经陷入衰退,或者已经非常接近衰退。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认为,特朗普政府不可预测的政策正使美国经济面临巨大混乱。
对中国等较大经济体来说,受特朗普关税战的影响,短期内这些国家的出口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特别是一些外向型企业可能会出现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对冲美国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对于众多中小国家而言,由于它们的经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关税战可能严重干扰其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其中一些过多依赖出口的国家甚至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特朗普政府发动的这场关税战对国际贸易秩序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也带来威胁。这场关税战,不但破坏了多边贸易规则,损害了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全球贸易稳定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一些国家的企业将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布局,面对生产成本增加和销售市场缩小的风险。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警告称,美国加征关税对全球贸易造成巨大影响,2025年全球贸易量可能总体萎缩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美国的新关税“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之际,显然对全球前景构成了重大风险”。
特朗普政府对全世界发起的关税战,危害甚烈,注定以失败告终,因为经济全球化潮流奔腾不息,不会因暂时的逆流而改变方向。美国强加给各国的关税壁垒,终将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大势中消解为历史的泡沬。世界经济力量必将用市场逻辑解构单边主义的虚妄。人类经济的未来,注定属于开放包容的命运共同体,而非孤岛式的霸权幻想。
编辑:汪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