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链上发力”让党员流动有行动
作者:罗焕颜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23 15:00: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党员跨地域、跨行业流动的情况越来越多,流动党员群体日趋庞大,如何有效管理流动党员,充分激发其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员流动有行动,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延伸“管理链”实现“动”而有序。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规模逐渐增长,为此,要解决好流动党员“排查联系难”的问题。管理流动党员需要“组织找”与“找组织”双向发力。一方面,组织要主动找。流入地、流出地基层党组织要通力合作织好管理网,通过“电话访、微信联、入户查、网格排”等方式全覆盖摸排,“一村(社区)一册、一人一档”建立台账,开发流动党员信息采集数字平台,绘制流动党员分布图,动态呈现党员流动地点、流动原因、从业状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实现分地域、分行业快速查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减轻排查管理压力。另一方面,要让党员能找到组织。在小区物业前台、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创业就业和人才中心、汽车站服务台、暖“新”驿站等设置流动党员报到处,线上线下推送《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温馨提示,提醒党员主动报到,引导党员亮明身份,全程派员跟踪流动党员落地报到纳管。
强化“教育链”实现“动”而有学。流动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应牢记党员身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为此,要解决好流动党员“学习教育难”的问题。流动党员学习教育需要“线上”与“线下”双线发力。一方面,要打造好“云课堂”。依托共产党员网、微信群、钉钉群等平台载体实现“云端课堂”送学,通过制作微课堂、微视频等形式,将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精准配送到党员“指尖”,广泛传播到党员“耳边”,打破时空界限,让流动党员能随时随地学习。另一方面,要推行好“结对学”。建立“红色联络员”制度,选聘不同行业的党员骨干担任“红色联络员”,采取“一对一”结对帮学方式,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发放党徽、党章、联系卡、学习“口袋书”等“红色行囊”,在党员返乡高峰,灵活采取送学上门、田间党课等方式开展党务知识、就业技能、劳动法规等专题培训。
夯实“作用链”实现“动”而有为。流动党员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为此,要解决好流动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用好流动党员需要“献策”与“实践”双点发力。一方面,要引导流动党员当好发展“参谋者”。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灵、观念新等优势,积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线下开展党员回乡、旅居恳谈会等活动,线上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把在外工作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良策”。另一方面,要引导流动党员当好建设“合伙人”。流入地党组织要发掘具有“头雁”引领能力的党员,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推动重大任务党员揭榜挂帅,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作贡献;流出地党组织要打好“感情牌”,畅通回乡反哺渠道,出台人才、金融、就业创业等各类政策,吸引流动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返乡创业。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