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聚力绣山城 先锋引领筑渝中
——模范机关建设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探索
作者:越德川 孙艺芮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23 15:08:15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实践,更是检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核心考场。重庆市渝中区城市管理局以创建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建立“人民城市理念+数字化治理”并行驱动体系,以“针脚细密”的匠心精神雕琢城市肌理,破解治理难题,交出党建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渝中城市管理答卷”,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实现全域精细治理提供路径参考。
锻造学习型组织:以红岩精神涵养治理底蕴。学习是变革型组织的基础根系。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将传承红岩精神与提升治理能力深度融合,构建“学思践悟”一体化机制。 突出政治铸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红岩精神融入组织生活必修课,打造“红岩微讲堂”“行走的党课”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周公馆、新华日报旧址等红色地标,在沉浸式学习中传承“红岩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强化干部培育。围绕城市管理新趋势,开展“专业干部上讲台”“智汇城管”“一月一法”专题培训,推行“导师帮带”“案例复盘”实战教学,在“十大专项行动”中练就党员干部“绣花功夫”。深化知行合一。建立“调研破题”制度,紧紧围绕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目标,深入一线走访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在“解剖麻雀”中找准群众需求,形成“学习—实践—提升”的良性循环。
构建开放型组织:以多元协同激活治理动能。开放是变革型组织永葆活力的破壁密码。渝中区城市管理局以现代化治理为导向,用好“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升级。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跨部门线索移交、案件协作机制,同步深化赋权街道事项的监督指导,实施分片包干、业务培训及占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确保基层执法“接得住、管得好”。立足渝中“母城”核心定位,紧扣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四大环节,统筹推进路桥隧设施、停车规划建设、管网管廊管线、城市水务、园林绿化、灯光照明六大领域一体化管理,破解权责不清、多头管理顽疾。全力配合市级部门抓好城市供水、桥梁、停车3个“一件事”试点,贯通三级应用场景。
激发创新型组织:以数字赋能重塑治理模式。创新是变革型组织的跃迁引擎。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实现治理决策由经验主导向数据赋能的战略转型。智脑筑基,打造城市治理中枢平台。依托渝中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1+5+N”的主体架构,部署AI视频解析算法,自动识别占道堆物、道路积水等58种城市问题,案件智能派遣率达60%,闭环处置效率提升50%。慧眼织网,构建立体感知监测体系。构建由“探头监控+桥隧感知+地下监测”组成的立体数字监管体系,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安装桥隧感知、化粪池气体监测设备,全天候智能抓拍、分析、反馈市容秩序、安全隐患等信息,以数字“千里眼”消除管理盲区。指尖惠民,创新智慧停车服务场景。全面推广智慧停车场景应用,全区60余家停车场2.4万余个停车位数据接入“渝畅停”平台,“地磁+PDA”智能化改造路内停车位,以自动感应计时计费实现“先离场,后缴费”。“云剑”执法,重塑移动办案效能模式。以“APP+PC端”全流程移动式现场办案模式,用好智慧执法系统,实现执法模板“一键匹配”、流程环节“一体监管”、缴费结案“一站办结”,一般案件办案周期缩短60%左右,最快1小时现场结案。
夯实服务型组织:以群众满意标定治理坐标。服务是变革型组织的民心坐标。创新构建“3356”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社区深度延伸。通过党建引领、体系优化和服务升级,形成“三级联动—分类处置—多元协同—智慧融合”的全链条治理模式,实现了“群众点单我来办”。三级联动体系突破条块壁垒。建立“区局—街道—社区”协同网络。三事分流机制提升处置效能。依托“城管进社区”服务站,对群众反映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采取分级分类处置。五色专业队伍强化服务供给。整合党旗红、城管蓝、环卫橙、园林绿、市政黄五支队伍,开展网格化组团服务。六进社区推动治理融合。通过党建品牌、服务事项、管理职责、综合执法、普法宣传、智慧平台全面下沉,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
聚焦效能型组织:以机制变革释放治理红利。效能是变革型组织的攻坚量尺。通过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推动城市治理成本降低、质效提升。改革攻坚撬动存量焕新。扎实推进“三攻坚一盘活”,在全区率先完成政企分离改革,破解集体所有制向公益一类单位转型难题。机制创新构建治理闭环。深化“五长制”实践,采取“白+黑”“四不两直”等“无感”方式加强马路巡查,63万件城市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建立完善城市道路占挖“审批—管理—执法—考核”闭环机制,强化全流程监管,真严实管防止问题悬空,切实还路于民。标准引领筑牢治理根基。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编制《渝中区市政公用设施统一规范》。在全市率先出台《渝中区现状绿地保护管理措施》,实行永久占绿“占补平衡”。构建“17+12”项目管理制度库,创新审计监管“三前移”模式,内审监督体系获评“清廉重庆建设优秀案例”。
我们深知,建设“五型组织”必须紧扣党建引领主线:学习型组织铸魂,方能扛起使命担当;开放型组织聚力,才能突破治理边界;创新型组织破局,方可激活内生动力;服务型组织固本,方能站稳人民立场;效能型组织提质,终成善治持久之功。未来,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将持续深化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以“绣花精神”织就山城品质新画卷,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更多“渝中样本”。
(作者分别系:重庆市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重庆市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组织人事科副科长)
编辑:陈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