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 | 洛阳牡丹甲天下
作者:李秀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28 09:21:40(一)
我12岁那年,父母去了洛阳旅行。那时,父亲有一个凤凰牌的照相机,回家后他把胶卷洗出来。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其中一张,一丛盛开的牡丹占满了整个画面,几十朵紫红色的花傲然挺立在光滑、青翠的绿叶之中,花朵硕大,花姿端丽,每一朵都倾国倾城。
这张照片一直压在我的写字台玻璃板下面,成了我心爱的宝贝。去洛阳看牡丹,也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绮梦。
读书、工作、成家、有了孩子,日子在重复的琐碎中不经意地溜走,一天、一月、一年……每年的四月,我都向往着去洛阳,可总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无法成行。
三十八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走到了人生已过半百的中年。
我想去洛阳,品一品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牡丹,会一会刘禹锡描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景色。这个念头一旦占据了我的脑海,就无法抹去。不再犹豫,我买了到洛阳的动车票。
动车经成都、广元,穿秦岭,过汉中与西安,七个小时后,到了洛阳。踏上这片向往多年的土地,我在黄昏的风中喃喃自语,表面上风平浪静,心中却激荡不已。
有时,弥补遗憾只需要一点点奋不顾身的勇气。
(二)
入驻宾馆的老板很热心,他给我建议,第一站去白马寺。我笑着拒绝了,我说我只为牡丹而来。
洛阳,十三朝古都。自唐朝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而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唐朝女皇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传说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不敢违背,一夜之间绽开齐放,只有牡丹抗旨不开。女皇勃然大怒,下旨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齐齐开放,这更激怒了武则天,便又下令烧死牡丹。但所有烧焦的枝干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反而开得更瑰丽。
其实这个传说有点经不起推敲,本来唐朝的国都就在洛阳,怎么会把牡丹贬到洛阳呢?不过,这个传说为牡丹增添了不为权贵折腰、花中自富贵的高洁名气。
带着美梦成真的小确幸,带着洛阳牡丹的种种传说,我到了王城公园。这是我国第一座王城遗址公园,因坐落于东周王城遗址之上而得名,这里是洛阳牡丹花会的发源地、是历届洛阳牡丹花会主会场,也是牡丹花期最早的公园。
远远地,我看见了一株粉紫色的牡丹,迎着清晨柔和的光线,圆润大方、婉丽明媚。我拿出相机,拍下了第一张洛阳城的牡丹。
王城公园占地面积极大,牡丹最集中的地方在沉香楼,也称丹楼,这是一座三层仿古建筑。丹阁迎宾是王城公园八大景之一。楼阁周围全是几何图形组成的大型牡丹坛。姚黄、二乔、玉芙蓉、洛阳红、贵妃插翠……一丛丛牡丹旁都有一个小木牌,写上牡丹的品种和名字,姹紫嫣红、粉白鹅黄、青黛赤红,甚至一株上开出了四种颜色的牡丹,浅粉、莹白、茶白,绛紫,让我眼花缭乱,心花怒放,只听见快门不停地咔嚓咔嚓。
牡丹种类繁多,花色奇绝,花姿更是绰约非凡,一朵、一枝、一簇、一丛;簇拥、紧挨、相望、凝视、呵护、共生,同根,连理,仿佛人的一生,相遇、相知、相守、别离、分开……真想在洛阳城里守着一朵花,从蓓蕾到盛放到凋谢,记录它短暂、精彩、雍容华贵的一生。
我忍不住发了个牡丹的朋友圈,有朋友留言说像绣球花。岂止是像绣球,还像月季、玫瑰、茶花、玉兰、芙蓉。
但它就是独一无二的牡丹,“独占人间第一香”的牡丹,真名士自风流的牡丹。
(三)
我脑子里一直记得当年父亲拍摄的那张照片,一株牡丹千姿百态、国色天香,仿佛美女在翩翩起舞,又好似仕女在嫣然而笑。我想找到与我记忆中重合的一株牡丹。这株牡丹,在我的心中珍藏了三十八年。
第二天,我去了中国国花园。
中国国花园位于洛阳隋唐古城遗址上,是国内最大的牡丹观赏园。
出租车司机好心地告诉我,越往西门走,牡丹花开得越多。可他忘了告诉我,从东门到西门,有2500米的距离。四月满城飞扬的柳絮跟随我左右,在国花园行走。
如果从空中俯瞰,国花园就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海洋,百花如翻滚的海浪,一波又一波。牡丹是最大最密集的海浪,花坛里是牡丹,行道篱笆里是牡丹、樱花树下是牡丹,一排整齐的雪松前是牡丹。千姿百态,或明艳,或娇羞,或含苞待放,或婷婷袅袅,或半遮半掩在绿叶之中,花与花之间绝不雷同,层层叠叠的花瓣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张扬肆意、清秀婉丽、端庄柔美。
牡丹的栽培始于隋朝,鼎盛于唐朝,在宋朝闻名于天下。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发展到了现在,共分9大色系、10种花型,按照颜色、花瓣来分类,有1400多个品种。
我默默地记录着这些名字,首案红、蓝田玉、十八子、梨花雪、葛巾紫……默默地在花海中寻找和我记忆中相似的那株牡丹。这成百上千的牡丹,没有哪株是一样的,也许都是三十八年前那株牡丹的子子孙孙吧。
我重新植入了新的记忆。
(四)
能与牡丹相比的,就是洛阳的女子了。
武则天开创了一个唐朝盛世,也让梦回唐朝成了现代女子的梦想。李白曾借牡丹喻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王城公园、国花园、白马寺、应天门,在我去过的每一个公园、每一个景点,穿着汉服、贴着花钿、束发盘髻、手提宫灯的女子比比皆是。从几岁的女童到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她们的笑容如春风温柔、脚步似春风轻盈,就连拖着的露营车里,也装着拍照的道具,仿真牡丹、团扇、茶具、古琴。
没有哪个女人能拒绝飘逸、婉约古装的诱惑,在一座悠悠的千年古城里,在大唐女皇武则天倡导的女性也能为官为臣的国都城里,留下一张张明目善睐、巧笑嫣然的倩影。在洛阳城里,穿汉服已蔚然成风,绝不会引来路人的注视或者回头。妆容精致、玉貌花容的女子们如这洛阳城的牡丹一般美艳之至,散发着自信的风采与光芒。
每一个女子都恰似一朵牡丹,含蓄的、浓烈的、浪漫的、热情如火的,悄然谢幕的。花开一季,人活一世,都经历着风霜雨雪,都学会了笑看云卷云舒。
在洛阳博物馆里,我领略到了牡丹不同平常的神韵。河南本地的摄影师王昆峰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拍摄洛阳牡丹,传播牡丹文化。他不断探索,守正创新,拍摄手法丰富、艺术风格多元。在博物馆展出的《国色·九歌——王昆峰影像艺术展》中,以“花语”“花容”“花魂”“花姿”“花梦”“花咏”六个系列呈现出牡丹不同阶段的风姿和傲骨,呈现牡丹色彩、旋律、层次、节奏之中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从牡丹的形进入了牡丹的魂,解读了牡丹生命的饱满、绽放、生生不息。
我又发了一组朋友圈,特写了牡丹花瓣的姿态、光影的对比,以这一组镜头向洛阳的前辈致敬,未来路上,以热爱为由,永不停步。
(五)
这趟旅行,是我第一次独自到外地。但是,我并不孤单。一位女友因为工作时间错不开,没有和我同行,我一边走,一边把魏紫姚黄、赵粉娇红、黛含翠烟、白若云锦、紫垂珠露、正赤如丹、银红巧对、墨楼争辉、金星雪浪的各色牡丹分享给她,她连连称奇,而我,也在一路繁花似锦中得到了双份的快乐。
而为了另一位女友想看黑牡丹的留言,我打车到了紧挨白马寺的神州牡丹园。在园中见到了绿色的牡丹,名为“豆绿”,像一棵裹得紧紧的翠绿卷心大白菜。所谓的黑牡丹,其实就是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牡丹,比如“黑海撒金”“黑光司”。神州牡丹园的牡丹属于晚期开放的品种,我去的时候大部分牡丹都还是小小的蓓蕾,只有室内的牡丹竞相开放,但比起在天地之间开放的花朵,还是少了一点娉婷婀娜之形,富贵逼人之气。
在洛阳龙门高铁站,千百枝白牡丹在骄阳中怒放,挥手向我告别。高铁站的屏幕上,李白的诗句“玉笛春风别洛城”让每一位游客恋恋不舍。
旅行,是身体的行走,是内心的丰盈与满足。回程的动车上,一位女友给我发来了一段视频——一百种牡丹花开的瞬间,我惊喜万分。而同车厢的陌生旅客,携带着一束洛阳城里最常见的“洛阳红”,一路闻着淡淡的熟悉花香,我是如此的心满意足。
我用了三十八年的光阴,走到了洛阳,与甲天下的牡丹相见。明白人生就是在感叹,失去、遗憾、弥补中重复着,直到遇见下一次花开,直到踏上下一次的旅程。
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范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