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开州文峰街道:下好移风易俗“三步棋” 拧紧基层治理“三股力”

作者:漆丽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30 15:33:06

“现在,我们辖区婚丧嫁娶大事简办,升学宴、生日宴、乔迁宴悄然遇‘冷,随份子的压力轻了,人情味却更浓了。”重庆市开州区文峰街道文峰社区民心佳苑的居民围坐在一起议论道。

近年来,文峰街道坚持把移风易俗改革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平台,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宣讲200余场次,覆盖辖区群众11万余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辖区上下最强音和主旋律。

下好机制“布局棋”,让移风易俗更有“约束力”

文峰街道文峰社区文峰6号院里有这样一位居民,他叫李伏安,是一名普通工人。今年1月份,女儿出嫁时,他说:“彩礼只是一个形式,女儿、女婿过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李伏安没有大操大办女儿的出阁宴,只是在小区里摆了6桌酒席,每桌不超过750元。李伏安的女儿也表示,她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

文峰街道把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破立并举、靶向施策,建立“评、晒、劝、建”移风易俗机制。“评”先进,每月开展“红黑榜”评议活动,营造崇德行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晒”新风,持续开展“文明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劝”移风,创新开展陈规陋习乡贤劝、长者劝、邻里劝、党员劝等“四劝”工作,民风得到明显转变;“建”机制,建立健全定期监督、群众监督、动态管理等长效机制,全力筑牢移风易俗坚实根基。

下好队伍“关键棋”,让移风易俗更有“向心力”

文峰街道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成立“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成立网格党小组135个、微网格780个,将楼栋长、党员、热心居民纳入网格队伍中,定期走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立健全居民公约等自治行为规范,成立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规范红白喜事范畴、办席标准、规模、礼金上限,杜绝菜品浪费、高价礼金等不良现象。2024年以来,共劝导红白喜事新办简办267起,劝阻升学宴、乔迁宴、生日宴等无事酒165起。

下好宣传“破解棋”,让移风易俗更有“感召力”

文峰街道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干群共治,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入脑入耳入心,全面营造浓厚移风易俗氛围。线上,采取微信群实时发送等方式广泛宣传,利用网格群、朋友圈推送移风易俗小视频,推广移风易俗好做法好成效。线下,以院坝会、居民代表大会、座谈会掀起“移风易俗大家谈”热潮,实现全覆盖宣讲到位,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相关宣传资料10万余份。

文峰街道创新开展“九九重阳 敬老爱老”暨“倡文明 树新风 移风易俗我先行”主题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辖区具有特色亮点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心,形成人人争先进、户户创文明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文峰街道将持续加强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主题活动,进一步贴近群众、发动群众,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沁润感染居民日常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编辑:王柏林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