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旭光专栏|开放大学何以形成终身学习能量场?
作者:南旭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06 10:31:14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包含开放大学在内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新要求。毋庸置疑,办好开放大学是提升区域人口素质、增强人力资本供给、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载体。为此,开放大学要全面推进系统性变革,在破局、突围、智变与重构中形成终身学习能量场,以高质量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立足新型大学建设,进一步明确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
开放大学要坚持把大学办在社会中,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教育普及化的使命,在教育强国建设历史新征程中找准坐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打造引领力量,推动人才培养全链条改革。从“学历补偿”到“能力补缺”转变。开放大学要深刻把握中国高等教育格局悄然发生的变化,积极推动转型发展。要适应高等教育市场供需转换的新态势,突破传统学历教育思维,充分把握学习者优化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的多元个性化需要,实现向素质提升教育的转变。要聚焦学习者终身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紧紧围绕工作世界的动态变化,在增值服务上下功夫,为学生成长进步赋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提升专业素养和从业竞争力。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引领”转变。开放大学应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将办学重心转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来。要跳出“做大规模”的思路局限,在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灵魂线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做厚价值”的办学理念。要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社会治理、老龄化社会等重大战略议题,针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科学调整招生规模,打造“适需对路”的教育供给。从“单向输送”到“生态构建”转变。开放大学要秉持开放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惯性,构建办学育人新生态。要摒弃过去单向度的学习模式,着力推动多元主体网络化跨界协同,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衔接,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境界。要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多元化且不确定的学习需求,逐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构建双向互动的服务学习者终身职业发展的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新生态。
聚焦教学改革内核,进一步强化开放办学的驱动逻辑
开放大学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数智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教学改革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优化招生入学及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服务,重塑开放办学活力。数据驱动的精准适配。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分布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逐年提高、社会化分工的日益精细化而趋于行业性集中。要科学分析人口变化数据,加强分行业分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和有效对接,在新一代数智技术支持下,积极构建招生数据大模型,通过对区域经济信息、人口普查数据、行业人才缺口、个体学习轨迹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数据分析,深挖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教育数据富矿,构建大数据赋能教育治理新体系。技术赋能的场景多跨。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最能反映学习者需求变化。要深化数智赋能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加强数据集成,打通办学体系内各层级学校、学生、教师全链条管理信息系统,打造高效的全过程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新型教学组织形态。要因地制宜地运用新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场景,增强资源和信息的交互性,通过学习空间体验、智能学情诊断、学习路径规划,为学习者实现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机制创新的系统突破。开放大学要构建“招生—教学—评价”联动机制,实现入口端、过程端、出口端一体协同,推行全周期服务。要创新毕业后服务模式,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强化就业状况与招生工作、人才培养联动,加强就业质量调查和评价反馈。要深化学分银行“立交桥”作用,破除学习成果在横向纵向上衔接替换的制度壁垒,加快“学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匹配、教学方式与学习阶段契合。
融入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创新开放教育的发展范式
开放大学要把握好“加快形成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所蕴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和功能作用,成为教育生态的重构者,助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打造全域学习网络。开放大学要完善办学体系,让功能覆盖城乡全域,打造一体协同的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要强化体系办学标准,多种方式组建基层学院、学习中心,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为终身教育提供平台保障,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贡献度。要进一步通过与行业、企业、社区等建立教育共同体,将招生办学网络延伸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街道社区,让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服务像水电一样触手可及。优化教育服务供给。开放大学要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学习痛点,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服务下沉。要做好顶层设计,深化有组织的学习阵地建设,推进教育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推行“课程超市+个性定制”模式,提供灵活的学历技能双提升的专业通道。要变革学习方式,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对学习者实现从单一服务向多元赋能的根本性转变,打造学习者终身职业发展的“加油站”。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开放大学体系要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推进质量保障体系落地。要在招生工作与教学质量之间形成闭环联动,积极构建学习成效反馈机制,用真实的学习者成长数据倒逼教学改革深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特定行业、群体及地域,建成特色鲜明的思政大课堂,构建独有的“大思政”格局,促进开放教育与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提升办学影响力。
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历史方位,开放大学要以“体系改革”立题,以“招生改革”破题,以“教学改革”解题,逐步破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让开放学习及其学习空间成为终身学习的能量场,让开放大学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注脚,让全国开放大学体系成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支撑力量。
作者:重庆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本文是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更开放·更融合·更韧性:一体化协同推进重庆开放教育体系高质量创新发展改革实践”(Z2241010)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古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