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智库|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作者:陈瑶 孙泊 蒋露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5-05-07 08:41:26【导读】
●新时代廉洁文化植根于党百余年的优良传统与奋斗经验,融合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克己奉公、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价值理念,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廉洁价值理念、廉洁道德规范、廉洁社会风尚等的价值追求。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持续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通过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等,持续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制度固廉、教育促廉、家风助廉、宣传倡廉等,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注重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不断彰显清廉之美、放大清廉之效、形成清廉之治,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厚植廉洁土壤、营造清正氛围。
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是以崇尚廉洁、奉公自律为价值取向,集廉洁价值理念、廉洁行为方式、廉洁社会风尚等于一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启智润心、陶冶情操、砥砺品格、培根铸魂等作用。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对于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要求“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是我们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能够强化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将无私、公正、责任、诚实等道德准则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信仰和良知,推动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筑牢价值和品格基础。另一方面,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力保障
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举措,更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塑造和实践推进两方面。一方面,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强调文以化人、廉以养德,它能够积极影响广大党员的心理和行为,在思想层面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提供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持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有力保障党的自我革命的顺利推进,并使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形成整体效应。
(三)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廉洁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时代廉洁文化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廉洁文化所倡导的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价值理念,能够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抵腐定力、保持纯洁本色,从而为党内政治生态提供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滋养。其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廉洁价值理念、廉洁道德规范、廉洁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而达到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净化社会风气的效果。
(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深刻体现了党对腐败发生机理、管党治党规律和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彰显了党以系统思维、科学方式管党治党的坚定立场。具体而言,“三不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敢腐”是前提,“不能腐”是关键,“不想腐”是根本。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才能一体推进“三不腐”这项系统工程,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一体推进“三不腐”,必须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等,夯实思想道德根基,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增强其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源头上消除其贪腐之念,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进而不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弘扬正确价值观,让尚廉成为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深入理解新时代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廉洁文化植根于党百余年的优良传统与奋斗经验,融合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克己奉公、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价值理念,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廉洁价值理念、廉洁道德规范、廉洁社会风尚等的价值追求。新时代廉洁文化以“廉洁”为核心内容,蕴含了道德操守、家风家教、从政理念、社会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一)廉洁自律的个人修养
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操守。廉洁自律的本质是个人道德主体性的觉醒,而新时代廉洁文化强调在个人层面将廉洁自律意识内化为精神信仰、道德操守。廉洁自律的个人修养是对传统智慧的现代诠释,主要表现为共产党人“慎独”“克己”的精神品质。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早已闪烁着廉洁自律的光芒。《尚书》提出“克勤于邦”的治国理念、“克俭于家”的持家之道,孔子作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价值判断,孟子倡导“养心莫善于寡欲”的修身之道,这些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共同构建起以理性自觉为核心的廉洁伦理。另一方面,实践创新进一步强调廉洁自律的个人修养。比如,就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而言,2012年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聚焦作风建设,旨在纠正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廉洁自律;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四个必须”“八条规范”,对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推动公职人员廉洁从政从业。
(二)廉洁齐家的良好家风
家庭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将家庭变成廉洁文化的培育基地,让良好家风化作抵御腐败的免疫细胞,是提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廉洁公民的重要措施。廉洁齐家是廉洁自律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只有谨慎对待权力、从严要求亲属子女,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掌握严与爱的辩证法,才能始终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新时代家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不断铲除家族式腐败土壤。比如,家风建设情况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明确禁止亲属在领导干部管辖领域经商;等等。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厚植廉洁文化的有力抓手,夯实家庭清廉根基;充分发挥家风在大众价值观塑造和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优良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民风,带动形成清廉淳朴的社风民风,从而构建清廉的社会生态。
(三)廉洁奉公的政治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奉公,就是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享受,守纪律、讲规矩,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风范。”廉洁奉公是中华文明赓续千年的政治理想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既包含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的政治智慧,又体现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新时代政治品格。构建廉洁奉公的政治风气的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党员干部恪守“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准则,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已经从2012年的75%攀升至2022年的97.4%,这不仅反映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更体现了我国政治风气的改善、政治生态的优化。
(四)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
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廉洁文化深度浸润社会肌理后形成的集体价值取向,体现为人民群众对廉洁价值理念的自觉认同、对腐败行为的主动抵制等。一方面,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廉政传统代代相传,崇廉拒腐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在新制度、新技术、新媒介等的催化下不断焕发新活力。例如,新时代以来,不断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将“权力入笼”理念落细落实;通过区块链等新技术,智能识别腐败风险,加大数字反腐力度;通过社区参与,不断强化群众认同,加强群众监督,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对廉洁价值理念的集体认同与自觉践行,让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展现出传统和现代交织的治理智慧。
持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持续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通过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等,持续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制度固廉、教育促廉、家风助廉、宣传倡廉等,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一)健全廉洁文化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健全廉洁文化制度体系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对现有党内法规中与廉洁文化建设有关的规定进行细化,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等一系列与廉洁文化建设配套的党内法规。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对违反廉洁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分或处罚,形成有力震慑。要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精神文明创建考评等。对推动不力、落实不到位、失职失责的,要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切实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抓紧抓实抓好。
(二)充分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
强化廉洁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石。我们要从教育对象精准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机制长效化等方面发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一是推动教育对象精准化,分层分类施教。要聚焦“关键少数”,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开展权力观、政绩观教育,组织开展廉政专题研讨班和任前廉政谈话等。要覆盖“绝大多数”,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纪律规矩教育、岗位风险教育等。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进行廉政风险点预测。要让廉洁教育延伸到“社会大众”,将廉洁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社区开展“廉政文化墙”活动,建设群众性廉洁文化阵地,切实推动廉洁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二是推动教育方式多元化,增强教育感染力与群众参与度。要不断丰富廉洁教育的类型,统筹开展形势教育、纪法意识教育、警示教育等。要深度融合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以科技赋能廉洁教育,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云端教育矩阵,开发沉浸式教育场景,进而强化情感共鸣,提高人们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比如,运用VR技术还原反腐庭审现场,开发“廉洁教育数字展厅”,推动云端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要活用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历史清官廉吏的事迹,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健全常态化廉洁教育机制,持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构建责任落实体系,比如,将廉洁教育工作情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要强化资源保障机制,比如,设立廉洁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培育专业讲师团队等。要建立效果评估体系,比如,设计廉洁教育效果评估指标、动态调整教育策略等。
(三)深入推进廉洁家风建设
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筑牢拒腐防变的“后方防线”,形成“家庭助廉、家风促廉”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深厚的家庭力量。一是实施“家风赋能”行动。通过开展家庭助廉主题活动等,强化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要借鉴已有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廉洁家书”征集活动等,并引导党员干部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相关活动。要建设“家风教育馆”,开设专题展览,大力宣传历史人物和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二是打造“家风+”融合场景。要推动家风建设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进一步在基层实践中增强家风教育成效。比如,在社区开展“廉政文化节”,开设家训书法展、亲子廉洁手工坊等,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廉洁社区的志愿活动,推动廉洁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家家户户。此外,各地可以联合教育部门打造以廉洁家风为主题的中小学教育读本,将廉洁家风的相关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带动家风建设。三是建立家庭助廉联动机制。要建立党员干部家属廉政档案,动态记录家属从业、经商等情况,防止“裙带腐败”。要强化问责倒逼。对因家风败坏导致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要从严处理。对于家风建设不力的单位,要约谈主要负责人并限期整改。
(四)打造廉洁典型案例宣传矩阵
打造廉洁典型案例宣传矩阵,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强化正面反面典型案例集中传播,树立价值标杆、强化警示震慑效应,推动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一是构建“正反结合”案例库,强化内容支撑。一方面,要深挖先进典型、提炼精神内核,比如,选树“新时代廉洁标兵”,通过事迹报告会、纪录片等形式传播廉洁人物的事迹,充分发挥标杆的正向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汇编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材,还原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充分发挥反面典型案例的反向警示教育作用。二是创新“全媒体”传播策略,扩大传播范围。在传统媒体领域,可以邀请专家深度解读腐败案例;在新媒体领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推出“微剧场”等;在线下场景应用领域,可以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场所设置“廉洁文化长廊”,以图文形式展示典型案例。三是强化互动参与机制,提升传播实效。要推动典型案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等,强化社会面的辐射效应,比如,组织企业员工或校园师生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参观监狱警示教育基地。要将典型案例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制作与典型案例有关的文创产品。要鼓励群众参与典型案例传播活动,邀请群众对典型案例的传播效果进行打分,从而及时优化宣传策略。要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构建“纪检监察+宣传+媒体”联动平台,统筹资源投放。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南通大学杂志社《廉政文化研究》副编审,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