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作者:赵艳龙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07 17:15:49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上,重庆需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全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水平,更好地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带动内陆地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立足于国内国际新情况新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立足当下,又谋划长远,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提供了重要遵循。纵观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发挥劳动力剩余多、成本低的优势,以一定资源消耗为条件,成为了“世界工厂”,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虽已不再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经济发展不再以环境资源消耗为代价,但同时,我们也建立了生产规模和经济体量的深厚基础,人口巨大优势依然存在,我国必定会既是“世界工厂”,又会成为“世界市场”。我们依然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效应。

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把视野放大,在中国区域发展版图上,地处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构成东西南北四向牵引的“钻石菱形”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区域发展“第四极”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将四个经济区域连成线,联通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清晰构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对外开放格局。从战略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也是党中央交给重庆的重任和期望。

推动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是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两大定位”之一,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重庆已打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流大通道:向东,借力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从“一条线”开始,到“一张网”铺开,内畅外联的通道,支撑重庆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聚焦重点,立足开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升运输效率,让企业能够专注于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当前,全市铁路货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的占比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境内干线铁路基本上是客货共运模式,因此,要注重释放干线铁路的货运能力,实现客货运输分离,提高铁路运输的有效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要推进干支联动突破通道堵点卡点,做强全市重点港区集散辐射功能,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更好提升干线、畅通支线、完善末端。

深化合作,完善机制,构建高水平共商共建共享格局。发挥重庆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深化央地合作机制和省际协作机制,完善全市“一盘棋”共建机制,全面提升各领域各层次共建合力。协调统一沿线各方认识、立场和出发点,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采用创新思维破解体制机制阻碍,探索出新型合作之路,实现合作共赢。获得提供服务的收益,是中央和地方协商的基础,探索共同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实施示范工程,明确示范工程内容,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期形成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

新时代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需从过去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支撑数字经济等标准“走出去”,促进优质资源要素“引进来”;有利于提升规则等软联通能力,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产业聚要素,发挥通道辐射全球产能优势,更多更公平惠及沿线各国;有利于打造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助力破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的堵点,打通阻碍国际循环畅通流动的卡点,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有利于顺应国际规制合作新趋势,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共同防范化解外部风险,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入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等相关国际经贸协定,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加快枢纽港产业园建设。突出产业导向、强化产业导入,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集成创新,以点连线带面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持续降低通道物流制度型交易成本,制定适应国内国际需求的物联网行业标准,优化人员、资金、物流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体系,打造重庆与东盟国家产业链合作链标杆,全面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实行深化改革创新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积极顺应贸易数字化趋势,推动数字领域贸易内外一体化,扩大数字领域产业出口,发展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数字服务外包业务,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典型数字应用场景牵引作用。引入通道金融服务联合机构,培育通道基金、信托、债券等业态,增强跨境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提质优化企业出海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全链条国际物流服务体系,为服务通道对外开放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重庆市合川区官渡镇党委书记)

编辑:王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