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江津石门镇李家村:“三化工程”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08 15:42:39

每年清明前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柑橘园里“柑橘皇后”清见进入最佳采摘期,一个个丰硕的果子压弯了枝头,在金黄与翠绿交织的盛景中,藏着李家村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掰开“清见”饱满的果实,果汁清甜四溢,“甜”了食客的舌尖,更“甜”了村民的致富路。这份甜蜜背后,正是李家村以“三化工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不懈探索。

据悉,近年来,石门镇李家村党委以创建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契机,突出党建赋能深度化、集体经济规模化、网格治理精准化,以“三化工程”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点亮强村富民“小康路”,并先后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建赋能“深度化”,激发组织建设新活力

夯实党建固根基。坚持“党委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响应”的理念,探索“党建+N”融合发展模式,搭建“党建+理论宣讲、矛盾调处、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环境整治”等多元模块,打造党群携手、同频共振的致富联合体。组织开展党群议事、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80余场次,开展民主评议党员149名,商议化解群众关注问题22个。

建强班子带队伍。实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青苗计划”,选拔1名优秀本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回引1名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到村任乡村振兴专干,补充调整村“两委”委员6名,持续优化“两委”干部队伍结构。健全“两委”干部长效成长机制,推行干部网格化包片责任制,形成“干部沉下去、问题摸上来、服务送上门”的“一线工作法”,推动“两委”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工作增效。

织密党群连心网。推行“网格治理、党员入格”模式,构建“村党委+网格党小组+院落+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围绕网格事项清单、自治清单、村规民约、乡风文明定好“微规则”,用好党建联席会、积分制等“微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收集村情民意、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密切党群关系。截至目前,已办结网格事项302个,网格事件办理办结率为100%。

集体经济“规模化”,构筑乡村繁荣新景象

业态多元“百花齐放”。持续深化“三变+”模式,吸纳30余名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入股集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带头发展涉农项目、果园种植等实体经济,打造262亩“投桃报李园”小水果种植基地,建成投产食用菌基地,从事工厂化种植,带动村民种植晚熟柑橘2500亩,发展优质粮油3000亩,花卉苗木1000亩,花椒产业3000亩,水产养殖1000亩,不断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2024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64.7万元,村民累计分红超过2万元,人均纯收入超3.1万元。

智慧农业“换挡提速”。积极引入智慧农业理念和技术,以“低空经济+智慧农业”为核心,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农业转型升级,构建起“天上有无人机、地面有智能农机”的智能农业生产体系。运用无人机、大数据、智慧滴灌系统、智慧监控系统等前沿技术,覆盖晚熟柑橘、优质粮油、特色辣椒等主要作物产区,年作业量突破3600亩,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约280万,为超过910户群众带来便利。

产业融合“跨界破圈”。探索“村企联建、抱团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村企联建”体系,引进农业公司3家,企业累计投入资金420万余元。培养党员致富能手5名,聘请产业指导员19名,培育“清见李家”“精品蜂糖李”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晚熟柑橘、基围虾等特色养殖,组织助农直播线上销售,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村民增收。采取“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方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投桃报李园再规划、再升级。2024年度,建设和美乡村示范院落6个,中心院落12个,完成262亩“投桃报李园”提质改造,实现智慧滴灌系统和智慧监控全覆盖。

网格治理“精准化”,构建基层自治新场景

探索“党建+积分制”。结合本土村情,修订完善《李家村村规民约》,以“三清十治十提倡”为导向,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积分内容与村规民约相结合,通过“周统计、月评议、季兑换”的方式,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成积分,有效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小积分”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2024年度,开展积分管理12期,覆盖农户1558户,实现兑换5次,累计兑换积分240万分,兑换礼品金额约5万元。李家村村规民约也被评为川渝百例“川渝乡约”优秀村规民约。

推行“党建+网格自治”。依托“141”网格化管理运行体系,建立“线上+线下”协调联动机制,村民和网格员在智治平台、微信群里随时“线上对话”,网格力量对反馈问题“线下点对点”开展服务,构建起民事民管、民事民商、民事民办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配备农民首席调解员1名,培育法律明白人7名,畅通村民利益诉求渠道,做到矛盾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以办好民生实事“小切口”推动党建工作“大提升”。2024年度共调解矛盾纠纷57次,开展法治教育宣传46场,化解问题上访5件。

打造“工程+清廉建设”。在基层党组织有力、基层监督有为、基层治理有效上持续用力,以机制促规范,制度管廉,为巴渝和美乡村创建注入“清廉动力”。建立《石门镇村居项目管理制度(试行)》,针对在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风险点,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整合线下监督力量,设立廉情驿站,定时监测收集廉情;组建廉情监测队,常态化收集民意组全过程监督处理进度;畅通线上监督渠道,实现监督数字化,全面推广“码上举报”网络平台,发现并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个。真正实现村民家庭、邻里、干群关系更加清亲和睦,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

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