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金钥匙”解锁振兴密码:看小院“摘星”如何撬动增收奇迹
作者:李琬琰 杨若澜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09 16:42:14近日,在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正以“五星农家”创评体系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小切口撬动大振兴”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点线面”立体化发展格局,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绘就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点上突破:“五星标准”重塑庭院经济
走进三河村党员李德云家的“德云家常菜”小院,富硒菜园生机盎然,游客们正品尝招牌菜“农家富硒粉蒸肉”。“挂牌‘五星农家’后,周末要接待十几桌客人。”李德云指着门前的金灿灿的牌匾感慨。这块涵盖道德家风、人居环境、庭院经济等5大类18项细则的“五星”标牌,已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金钥匙”。
圣泉街道创新建立动态创评机制,将“一道拿手菜”“庭院经济好”“家宴饭菜香”等硬指标纳入考核。陡石村白大姐的农家乐曾因“缺道招牌菜”落选,在党员结对帮扶下,她拜师学艺开发出“富硒酸菜鱼”,今年成功摘星,月增收1500多元。目前,11家挂牌“五星农家”各具特色,形成“一院一景”特色格局。通过“党建+产业”模式,85户党员家庭率先达标,带动1300余户发展庭院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68%。
线上筑基:“三保机制”贯通城乡要素
“过去游客抱怨停车难,现在15分钟就能从城区到我院子。”马鞍山下的“五星农家”经营者白敏,见证了城乡要素流动的提速。圣泉街道以“保安、保畅、保洁”三保机制打通发展脉络,构建“无人机巡检+智慧安防”立体防控网,应急响应缩至10分钟;投资改造农村路网,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个文旅大院串珠成链;引入专业公司实行“随手拍+即时清”闭环管理,道路洁净度达99%。
依托成渝古道、双龙老街等文化资源,街道打造“圣泉人文环线”,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三河村金鼓坪游家大院通过“共享山庄”模式盘活闲置农房,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实现“城市流量”向“乡村留量”转化。
面上赋能:“5+1标准”掀起观念革命
在李家大院,“畜禽圈养、粪坑封闭、每周大扫除”等“5+1”卫生标准被写进村规民约。这场从“要我干净”到“我要美丽”的变革,正通过三项机制深化,即党员包户制:党员家庭100%达标,结对帮扶136户;积分兑换制:村民凭卫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红榜公示:设立动态评比墙激发内生动力。
洁净环境催生产业升级,富硒产品精深加工产值提升72%,“一院一菜”特色菜单带动餐饮收入增长80%。城乡融合释放乘数效应,农村道路变身风景线,产城协同激活“共富基因”,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乡村振兴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共创”。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圣泉街道将持续深化“43117”城乡融合路径,推广“五星”经验,带动更多农户端稳“生态碗”、吃香“旅游饭”,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再添新彩。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