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切口 微改革 大民生
作者:唐余方 许幼飞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14 09:23:15一项项从细微处着手的改革,正在重塑重庆的发展肌理。
“渝悦·医检互认”应用接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1200多家,减少重复检查115万人次,节约就医费用2.54亿元;无数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串起群众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独居老人安全守护”等应用,实现从“一地创新”到“全市共享”的迭代升级……
自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一系列切口小、见效快、可复制的改革实践,让数字化技术、思维真正服务于群众的“急难愁盼”,走进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
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
改革,并非总以宏大叙事展开,更多时候,它隐藏在人们最日常的办事流程中,扎根于群众最紧迫的需求里。一份随时可调阅的影像、一张被简化的表单、一项无需跑腿的政务服务,每一次小切口、微改革的背后,都是“民生为大”的具体诠释,都是这座超大城市治理水平的一次提升,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次加码。
聚焦“急难愁盼”,精准破解民生痛点
“肩膀疼得我整夜睡不着,在本地医院看过,现在来中心城区看病,真怕又要重新做检查,花钱又遭罪!”2025年4月2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室里,来自重庆市丰都县的71岁患者杨中华道出了不少跨区域就诊患者的难处。
过去,重复检查的高成本、长等待,让本就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又添心病。
为解决这一痛点问题,2023年,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重庆启动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改革。
“这一改革构建起‘一朵云’‘一平台’‘一应用’的创新体系,市级医学影像云中心打破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壁垒,将检查检验结果数据集中存储;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让医生动动鼠标就能‘一键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检查资料;‘渝悦·医检互认’应用依托‘渝快办’平台,向全市民营医疗机构、诊所开放调阅渠道,实现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调阅查询全覆盖。”重庆市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重医附二院放射科主任何晓静说。
在杨中华的就诊过程中,这一改革优势立刻显现。
重医附二院骨科主治医师邹雨龙只是轻点鼠标,便在云端调出了杨中华4月2日在当地医院拍摄的脊柱核磁共振高清原始影像,可直接用于诊疗判断。无需重复拍片、不必重新排队,一套流程下来,患者的时间、费用、身体负担全都减轻。
截至目前,“渝悦·医检互认”应用已接入全市12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平台共享调阅达1358.87万人次,累计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2.54亿元。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群众就医负担的减轻、民生福祉的提升。
患者就医难题的破解,只是重庆以小切口、微改革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类似的改革实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庆高层建筑数量多、密度大,火灾风险高,“高楼消防”数字应用通过智能算法,整合每栋高层建筑的基础信息、消防管理情况、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和灭火救援预案等数据,逐栋形成“高楼消防码”,最大程度防范火灾事故。
面对重庆危岩、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且分布广、威胁大的实际情况,重庆谋划开发了“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以高精度遥感影像为底图、地灾风险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结合综合遥感等数字技术,构建起空天地、岸上水下一体化全要素、全时空的数字模型,将危岩、滑坡等地灾有效管理起来。
……
从身体健康到居住安全,从环境卫生到灾害防控,重庆用一个个小切口的改革举措,精准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构建起一张用数字织就的服务网络。
“一件事”改革,构建精准服务新体系
3月,随着女儿的呱呱坠地,重庆市南川区居民杨建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他在“渝快办”App“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上,仅花十几分钟填写了一份申请资料,便轻松办好了女儿的户口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多个事项。
3天后,杨建收到了女儿的户口页和社保卡,还通过“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享受到预防接种提醒等贴心服务。
“我本来以为要跑多个部门办理各种手续,没想到动动手指就全部搞定了。”杨建的感慨,道出了重庆许多“新手父母”的心声。
这份便利与从容,源自“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的改革实践。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是重庆首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之一,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共同推进。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将原本分散在不同系统、需要多次跑腿的10个事项整合为一个场景、一次提交、一次办结,真正实现了“零材料”申请、“零跑动”办理。
“我们改革的初衷不是事项归集,而是流程再造,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市卫生健康委法规处处长孟庆芳说。
从“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的成功实践开始,重庆的“一件事”改革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从“一件事”拓展到“一类事”,从“一项服务”延伸到“一类场景”。随着数字重庆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件事”改革持续向更多人群、更广泛领域拓展。
沙坪坝区土主街道新丝路社区居民向茂猗通过“教育入学一件事”,一次性提交居民户口簿、房屋产权证明和小孩的出生医学证明,15分钟就完成了小孩的入学报名;渝北区悦来街道阳光社区居民陈意通过“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一件事”,一键搞定新购二手房的水电气过户;重庆市酉阳县品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人事专员杨英通过“退休一件事”,很快就为员工办理完退休手续……
截至2024年底,重庆已累计推出85项“一件事”集成服务,覆盖个人出生、入学、就业、婚育、住房置业、就医、退休、身后,企业开办、场地获得、员工录用、生产经营、上市、工程建设、注销的全生命周期。
“一件事”集成服务以小切口撬动大系统,以微改革服务大民生,解决的是群众生活中具体的烦心事,打通的是治理体系中的堵点,落点虽小,成效却远。
“‘一件事’集成服务推动的不只是办事方式的便利升级,还从深层次上重塑了职能部门的治理逻辑和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孟庆芳说。
重庆,正不断让改革的力量从看得见的大工程延伸至更多摸得着的小场景,为城市治理注入智慧与温度,构建起人人可及、人人共享的精准服务新体系。
实现创新共享,放大改革辐射效应
1月,“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应用完成从巴南区区级创新向市级推广的跨越,开始在重庆全市范围推广。
截至今年一季度,这一应用已贯通接入重庆38个区县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万州、长寿、璧山、武隆等10个区县正在开展应用的本地化部署及感知设备安装工作,服务人群从巴南的1.9万户独居老人扩展至全市10万户独居老人。
“不仅是服务范围的扩大,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为我们探索更全面的智慧养老提供了基础。”巴南区消防救援局防火监督科科长蒋孟逍表示。
2023年,为解决辖区农村面积大,独居老人数量多、分布广,一氧化碳中毒、火灾等安全风险预警难等问题,巴南首创“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应用,归集民政、残联、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数据,通过为辖区独居老人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火灾烟感报警器等感知设备,运用数字化风险评估模型等,对独居老人进行“一人一档”的精准守护。
两年来,“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应用已协同处置突发预警任务9000多起,成为重庆基层智治的典范。
而随着“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应用在全市的推广,巴南还将推动其服务场景从单一的安全防护向“居家安全+健康管理+生活服务+情感关怀”的综合性居家养老场景升级。
“从巴南一隅到重庆全域,数字化手段将问题解决方案转化为标准化应用场景,让单点突破的创新成果成为普惠全市的民生福祉。”巴南区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纵观数字重庆建设进程,这类“从一地起步,向全域延伸”的改革实践并非个例。那些散落在城市各个区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正扩大至全市甚至更大范围。
发端于江北区的“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也经历了从基层创新到全市推广的蝶变。针对小餐馆、小商店、小生产加工企业等“九小场所”安全监管力量薄弱、效率低下的问题,江北在全市率先开发了集智能监测、隐患预警、闭环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如今,“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已在全市推广,共有47万多家场所注册,不断增强城市韧性。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改革实践不仅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还走出了重庆:“巴渝治水”应用被推广到全国更多省区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正在谋划川渝通办应用场景;“一表通”经验吸引广西、海南等地调研组前来“取经”……这些生动实践,不仅展现了重庆的数字化改革成果,更彰显出小切口、微改革的强大裂变效应。
在这场以民生为导向的数字化改革中,“一地创新”是起点,“全市共享”是追求。从“渝悦·医检互认”的数据跑腿到“一件事”集成服务的流程重构,从基层首创的单点突破到全域共享的治理升级,重庆还将继续以数字为笔,书写更多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的精彩故事。
(为保护患者隐私,杨中华为化名)
编辑:许幼飞 唐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