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永专栏|家乡的槐花
作者:唐安永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15 22:38:00“槐花朵朵白,槐花朵朵香,我盼槐花早日开,槐花一开饱饭来。”每当四五月的微风轻轻拂过,儿时的这首童谣总会在耳畔萦绕,那些曾用槐花充饥的岁月,便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我的家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山区腹地,这里百草丰茂,林木葱茏,最引人注目的是漫山遍野的槐树。春夏之交,百花争艳,香气氤氲的槐花如碎玉般缀满枝头。林间,百鸟引吭高歌;花间,成群的蜜蜂在花海里不知疲倦地穿梭,凑热闹的彩蝶也禁不住花香的诱惑蹁跹而至;田间地头,农人辛勤劳作的身影此起彼伏,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共赴春光的生动画卷,为古朴的乡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家乡的槐树大多是刺槐,也有人叫它洋槐。一般在四月下旬,槐树枝干才开始吐露新绿,细碎的白花慢慢点缀其上,到五月中下旬才完全盛开。放眼望去,无数枝丫上的槐花像一串串晶莹的玉坠,又似满天繁星点缀枝头,在柔和的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在食不果腹的年月,乡民们好不容易盼来槐花开。一声粗犷的叫喊“槐花开了”,打破了山村的沉寂,整个山村瞬间沸腾起来。淳朴的乡亲们绝不会错过大自然的馈赠,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挎着篓子,带上采摘工具,纷纷来到户外采摘槐花。我家人口多,父母整天忙着挣工分,无暇采摘槐花,这项任务便落在我和妹妹肩上。
我和妹妹大多在清晨采摘槐花。天刚破晓,天边的晨雾还时隐时现,妹妹挎着竹篓,我拿着一根顶端绑着铁钩的竹竿,一同走进林间。当我选好一棵茂盛的槐树,将竹竿伸向树枝,慢慢把树枝拖到妹妹面前,天生机灵的妹妹一把抓住树枝,用她稚嫩灵巧的小手快速摘下含苞待放的槐花朵,小心翼翼地放进篓子里。看到妹妹摘完一茬,我又将开满槐花的树枝拖到她跟前。我们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妹妹的竹篓就装满了鲜嫩的槐花。当然,采摘时也有失手的时候。有时我把槐花枝快拖到妹妹面前,铁钩突然滑落,只听“唰”的一声,树枝反弹回来,躲闪不及的妹妹脸上便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但受槐花的诱惑,妹妹全然不顾,继续专注地采摘。
“槐花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浮落处,清香一路到天涯。”虽然这首诗并非苏轼所作,但它完美地描绘了槐花盛开的美景。
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把采摘的槐花交给母亲,母亲随即让我们从槐花串上摘下鲜嫩的花朵,然后浸泡在清水中,去除杂质和苦味。十来分钟后捞出,用筲箕滤干水分。接着,母亲将槐花放入滚烫的开水中焯水,再加入玉米面。只见母亲用皲裂的双手不停地揉搓面团,等玉米面与槐花完全融合后,分成若干小块,放入锅中蒸。大约20分钟,槐花的香味便弥漫整个屋子。我们迫不及待地围着母亲,盼望着能马上吃到槐花窝窝头。拿到热气腾腾的窝窝头后,还来不及细细咀嚼,浓浓的槐花香便在味蕾上绽放。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蕊向关河。”槐花缓解了农人的饥荒,然而它的花期毕竟短暂。为了延长槐花的食用期,农人尽力采摘更多槐花,煮至六成熟后在烈日下晒干,再装进袋子。槐花凋谢后,晒干的槐花便派上用场,与玉米面混蒸。那些年,正是槐花走进千家万户,填满了农人的饭碗,让无数家庭平稳度过缺粮的季节。
直到如今,家乡的农人依然喜爱槐花,不过槐花不再是“救命粮”,而是一道美食。他们将槐花采摘回家,焯水后配上肉馅,包进面团里上锅蒸。望着一个个诱人的槐花肉包,单是那香味就令人心旷神怡。
岁月匆匆,槐花依旧。每当看到飘香的槐花,槐花窝窝头的清香就会不由自主地沁入心田,勾起我对家乡那片槐树林的无限眷恋。
编辑:许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