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专栏|乡村夏夜
作者:杨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5-16 14:50:44乡村夏夜是以蛙叫为始的。这些在春天悄无声息却在初夏一夜冒出来的青蛙们,就像打败冬天取得胜仗的将军,在水塘的荷叶边,在松尾草的草缝间,在小径两旁的树根下,瞪着硕大的眼睛,亮着圆鼓鼓的肚腹,发出让空气震颤、近乎天下无敌的喧闹声,仿佛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同样,也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无数的小蝌蚪甩掉尾巴,摇身一变成为了新一代的青蛙,小如胡豆米,在黄昏,在雨后,从水塘突然爬上岸来,铺天盖地占据各条村道,然后跃往它们各自选准的方向,不知是急着找食物,还是找妈妈。农人们抬起脚,小心翼翼避开它们,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胡豆米”们将在之后的秧田地、苞谷地、花生地里成长,成为农人们消灭害虫的助手。
小时候,就着月光,听着蛙鸣犬吠的叫声,父亲会趁着乡村五月的大好时光,去夏夜的育秧大棚巡查,看温度、湿度、秧苗长势,判断移栽时间等等,事关一年的大半收成,马虎不得。巡查归来,如果旁边的厢房还亮着灯,那一定是母亲在收摘蚕茧。从小蚕到结茧,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会耗去母亲很多精力。这时候父亲就会上前帮忙,直到母亲回一个眼神,才肯暂歇回屋。静谧的乡村,透着农人甜美的梦香。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青蛙喧闹,布谷欢叫,乡村的夏夜,在繁忙农事的闲暇中,成为大人小孩最美的记忆。插秧归来,裤腿上的淤泥还来不及洗净,乡上的放映队就来慰问大家了。露天电影是农人精神上的大餐,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把村坝围成紧箍咒一般,看热闹与挤热闹,都是一种享受。
而更多没有露天电影的时间,大人们会不约而同前往村前空坝乘凉,唠唠家常。勤快一些的人,会砍来黄荆条,以稻草点燃驱蚊,帮大伙慢慢倚着满天的繁星入眠。
大人们驱蚊聊天的时候,小孩子们也没闲着,玩得最多的是藏猫猫。有时候躲进地里,一时会忍不住,对着翠嫩的黄瓜或红透的番茄下手,吃饱了肚子再继续写欢闹。大人们在第二天察觉到损失,象征性骂两句,并不当真。
偶尔,大人们也会带我们去小河沟捉鱼。月光下,大人们打着手电,发现鱼后就用竹笼扣上去。竹笼是用篾条编成的,大如脸盆,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捉鱼工具。大人们捉鱼,小孩们趁机戏水,洗去一身烦热,洗出一生时光记忆。
蚕收户户缫丝白,麦熟村村捣麦香。千年不变的乡村美景,梦里萦绕的乡村夏夜,是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根脉。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胡梦元